(本文内容来自《姚洋说》节目,由今日头条「头条深一度」整理发布)


  在当今社会,一个有趣又现实的现象是,部分员工对五险一金,尤其是养老保险,表现出抗拒态度。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这些大家都能理解其重要性,可养老保险却让不少人犯嘀咕。毕竟养老保险是当下交钱,要等到退休后才能享受福利。


  养老保险个人需缴纳工资总额的8%,企业缴纳比例在15% - 20%,两者相加,占工资总额的20%,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有人提出与其企业帮忙交社保,不如直接把钱给自己。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普通员工收入增长放缓,更多人更关注当下收入,对未来收入会有所“打折”考量。


  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无论从当下还是长远来看,都不太合理。


  养老保险:当下付出,未来保障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纳的8%会存起来,退休时可拿回,这部分相当于“强制储蓄”。在一些国家,社保采用完全积累制,而中国更大一部分是统筹。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退休金来源于那时年轻人缴纳给社保的钱。


  有人担心,现在缴纳社保,将来社保会不会垮台,最后拿不到钱。其实,这种担忧完全没必要。


  养老保险制度已实行100多年,没有哪个国家敢不给退休人员发养老金。以日本为例,其养老负担极重,政府靠发彩票补贴养老金制度,国债达到GDP的350%,但依然正常运转。因为只要国家存在,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向未来“借”。


  而中国更无需担忧,政府正将国有企业股份不断转移到社保基金,目前社保基金规模已达三四万亿且持续增长。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其净资产超100万亿,足够支付好几代人的养老金,所以养老金支付问题无需担心。


  养老保险与体制内养老金:误解与真相


  还有人抱怨,交了养老保险,体制内人员养老金比自己高,感觉是在“养活”他们。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


  中国统筹规模大,每个人交的养老保险都为这个大“盘子”做贡献。然而,体制内人员养老金较高,并非挪用社保资金,而是来自其他方面的补助。比如,从北大退休的人员,北大实质上会从其他地方筹集资金给予退休人员补贴,并非从社保资金中支出。所以,不能简单认为自己交的社保补贴了体制内人员。


  积极参保,为未来护航


  了解了养老保险的运作机制后,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养老保险不仅是对未来生活的保障,也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波动的大环境下,养老保险为我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一份稳定的经济来源,让我们在退休后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不必过度依赖子女或担忧生活无以为继。


  无论从养老保险的保障机制,还是从国家的长远规划来看,积极参与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投资。希望大家都能正确认识养老保险,积极参与其中,为自己的晚年生活筑牢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