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遇到商品或服务问题时,拨打客服热线往往是寻求帮助的首选途径。然而,当前智能客服程序繁琐、应答能力不足,转接人工服务时又频频遭遇“坐席全忙”的困境,反而加剧了消费者的沟通成本。


  针对这一现象,浙江省消保委近期对金融、家居、旅游出行及互联网平台等领域的137家平台开展消费调查,通过398次客服热线体验和1101份有效问卷,发现了三大问题。


  一、部分客服热线未提供“人工服务”或“人工服务”设置不明显。


  二、部分客服热线智能语音识别系统不够智能。


  三、部分客服热线“人工服务”接通时间过长或无法接通。


  为更好地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畅通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沟通渠道,进一步提升经营者服务响应速度与质量,浙江省消保委向广大经营者提出五项建议:


  优化“人工服务”配比。根据用户咨询量合理安排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的比例,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充足的“人工服务”坐席,以便消费者的需求能得到快速有效的响应和解决。


  简化“人工服务”转接程序。在官方网站、APP等端口设置“人工服务”快捷入口,提升客服热线响应速度和人工客服应答率,并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人工客服一键直连服务。


  明确“人工服务”职责边界。合理划分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的服务阶段和参与深度,例如常规性咨询可由智能客服处理,涉及消费者售后投诉、资金安全等较为复杂或紧急的问题则优先转接给人工客服,充分发挥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各自优势。


  完善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定期对智能客服的识别准确性、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第三方评估与迭代升级,使之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消费者的问题,提升用户满意度。


  建立健全客服培训与用户反馈机制。定期对人工客服进行培训,以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建立用户反馈收集和处理机制,及时收集用户对客服服务的意见建议,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客服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