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北京某外卖站点,外卖骑手王磊月收入3800元,扣除房租和育儿费用后,已经无法承担社保缴费。


  年轻人需要面临房贷、育儿等高额支出,社保缴费进一步压缩可支配收入。


  年轻人缴纳社保需要等数十年后才能兑现,当前生活的压力使他们更倾向于“随时消费”并非长期储蓄。


  随着政策的推进,导致年轻人担心未来需要缴纳社保会更久,享受待遇的时间却缩短了,认为“不划算”。例如,20多岁的年轻人需缴纳社保将近40年,心理距离感较强。


  有的工作者因为频繁更换工作地点,面临社保转移手续繁琐、跨地区使用受限等问题。


  对社保政策了解不足,误认为“缴满15年即可停缴”或“断缴无影响”,实际上医保断缴次月即失效,而养老保险需累计缴费且政策可能延长年限。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利用试用期、临时工身份规避缴费义务。员工因法律意识不足或迫于就业压力妥协。


  而部分毕业生害怕失去“应届生身份”,选择暂时不缴纳社保,选择考公、国企岗位。


  尽管存在上述原因,社保仍是养老、医疗等基本权益的核心保障。


  对于个人而言,需权衡短期利益与长期风险,避免因停缴社保导致未来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