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企业未足额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属于违法行为,员工有权依法维权。以下是员工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法律依据:


  ### **一、确认是否“未足额缴纳”**


  1. **自查缴费基数**


  - 社保和公积金的缴费基数应为员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新员工按入职首月工资)。


  - **核对方式**:登录当地“社保局官网”“公积金管理中心”或通过“支付宝/微信城市服务”查询缴费记录,对比实际工资与缴费基数是否一致。


  2. **常见违法情形**


  - 按最低基数缴费(而非实际工资);


  - 未缴纳公积金(部分企业仅缴社保,不缴公积金);


  - 通过“现金发薪、转账分拆”等方式规避缴费基数。


  ---


  ### **二、维权步骤与法律依据**


  #### **1. 与公司协商(优先尝试)**


  - **法律依据**:


  - 《社会保险法》第60条: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缴纳社保。


  -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20条:公积金缴存基数不得低于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 **操作建议**:


  向公司HR或财务提出书面补缴要求,要求按实际工资标准补缴差额部分。保留沟通记录(邮件、聊天记录等)。


  #### **2. 投诉举报(行政途径)**


  - **社保问题**:


  - 向当地**社保局**或**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时效:2年内);


  - 需提交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社保缴费记录等。


  - **公积金问题**:


  - 向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举报(无时效限制);


  - 需填写《住房公积金维权投诉申请表》并附证据。


  - **结果**:


  行政部门责令企业限期补缴,逾期不缴的将加收滞纳金(社保按日0.05%,公积金按日0.05%-0.1%)。


  #### **3. 劳动仲裁或诉讼(司法途径)**


  - **适用场景**:


  若企业拒绝补缴,或员工因维权遭解雇、降薪等报复。


  - **仲裁请求**:


  要求企业补缴社保/公积金差额,或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 **法律依据**:


  - 《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46条: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保的,员工可单方解除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N倍工资)。


  - 公积金争议可通过行政诉讼解决(部分地区支持仲裁)。


  #### **4. 税务稽查(社保补缴新途径)**


  - 自2020年11月起,社保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 员工可向**税务局**举报企业未足额缴纳社保,税务部门将稽查并追缴。


  ---


  ### **三、特殊情形处理**


  1. **已离职员工**:仍可追讨在职期间的社保/公积金差额(社保补缴无时效限制,公积金需在离职后3年内主张)。


  2. **企业注销或破产**:通过社保局/公积金中心申请债权登记,参与企业财产分配。


  3. **多地用工或异地缴费**:按实际用工所在地标准补缴(需提供异地工资证明)。


  ### **四、注意事项**


  1. **证据保存**:


  - 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社保/公积金缴费记录;


  - 若企业通过“阴阳合同”避税,可录音、截图等证明实际工资。


  2. **权衡风险**:


  - 维权可能导致与企业关系恶化,甚至被变相辞退,需提前评估(建议先找好下家)。


  3. **政策差异**:


  - 部分地区允许公积金“协商缴费”(如深圳),需结合当地规定;


  - 社保补缴可能需员工承担个人部分(企业承担单位部分+滞纳金)。


  ---


  ### **五、总结**


  - **企业责任**:足额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是法定义务,不得通过协议约定免除。


  - **员工权利**: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诉讼等多途径维权,成功率较高。


  - **维权成本**:行政投诉和劳动仲裁均免费,诉讼费通常由败诉方承担。


  **建议行动**:


  1. 先协商,后投诉;


  2. 集体维权(多人联合投诉效率更高);


  3. 必要时咨询律师或当地工会。


  企业未足额缴纳社保公积金不仅损害员工权益,还可能面临罚款、列入失信名单等处罚。员工应积极主张权利,维护自身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