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交社保10年,60%进了统筹账户:是充公了吗
很多朋友感觉自己明明交了块10年社保了,算下来平均每年金额也在1万左右,竟然只有3-4万,这也太少了,还有60%去哪儿了!
为什么自己交的钱60%进了统筹账户?
我国社保采用“统账结合”模式,个人账户(8%)用于储蓄式积累,统筹账户(12%-20%)用于社会调剂。灵活就业人员全额承担20%养老保险费,其中仅8%进入个人账户,剩余12%划入统筹。这种设计源于社保的“互助”属性——年轻人养老人、高收入补贴低收入、健康者支援患病者,确保社会基本保障的稳定性。
那接下来我们聊一聊,统筹60%亏吗?
统筹账户就相当于一个“蓄水池”: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中,基础养老金(占大头)由统筹账户支付,与社平工资挂钩,确保抵御通胀。高收入者按高基数缴费,但统筹账户通过公式计算,使养老金差距远小于缴费差距(如300%与60%缴费者养老金差3倍,而非5倍),统筹账户对应养老金的基础养老金,这些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个人交社保划算吗?
个人社保分为灵活就业和城乡居民社保两种,相对于单位职工,那肯定不划算,社保的大部分都是单位承担了,个人社保就需要自己全部承担,表面看“个人吃亏”,实则是制度对灵活就业群体的保障覆盖不足,而非统筹机制本身的问题。
社保是保险”而非“投资”许多人将社保视为“储蓄”,纠结回本周期(如灵活就业者需约15年回本)。但社保本质是抵御风险的“保险”,带有强制性,一旦买入很难再取出,很多朋友说,这么多钱还不如自己存银行吃利息,不谈利息高低,就一点,我们这一生难免不会遇到各种事情,娃娃的,亲戚的,难免你就不会动用这笔储蓄一旦动用,我们的老年生活就得不到很好保障。
社保统筹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聚沙成塔”。自费交社保的“亏”是当下可见的,但未来不可预见的风险(长寿、疾病、通胀)正由统筹账户默默兜底。与其计算短期得失,不如将社保视为对“未来自己”和“社会共同体”的双重投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