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1万,到手7千,钱都去哪儿了?”


  “六险二金比五险一金多缴多少钱?多出的保障值不值?”


  最近,“六险二金”频繁登上热搜,成为职场人热议的话题。有人觉得是“企业福利升级”,也有人吐槽“到手工资更少了”。究竟什么是五险一金和六险二金?多出的“一险一金”能带来什么实际保障?今天,我们带你揭开真相,算清这笔关乎钱袋子和未来的关键账!


  一、基础篇:五险一金 vs 六险二金,到底差在哪?


  1. 五险一金:打工人最熟悉的“基础套餐”


  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5险)和住房公积金(1金)。这是国家强制要求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保体系,覆盖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保障。


  缴费比例:以北京为例,个人缴纳约10.5%(养老8%+医疗2%+失业0.5%),企业缴纳约25%(养老16%+医疗9%+失业0.5%+工伤0.2%-1.9%+生育0.8%)。


  核心作用: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比如退休后养老金、看病报销、失业救济等。


  2. 六险二金:福利升级还是“智商税”?


  六险二金在五险一金基础上,增加 补充医疗保险和 企业年金(或长期护理险、住房公积金外的“第二金”)。


  补充医疗保险:覆盖医保目录外的自费药、高端诊疗项目,报销比例可达80%-100%。


  企业年金: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的“补充养老金”,退休后额外领取一笔钱。


  长期护理险(部分地区试点):针对失能老人的护理费用补贴,未来老龄化社会的“未雨绸缪”。


  关键差异:五险一金是“保基本”,六险二金是“保品质”。前者解决生存问题,后者瞄准更高层次的医疗和养老需求。


  二、算账篇:多缴的钱,究竟值不值?


  案例对比:月薪1万的小张,五险一金 vs 六险二金,到手工资差多少?


  假设企业年金按个人1%+企业4%缴纳,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全额承担:


  五险一金:个人缴1050元,企业缴2500元,到手工资约8950元。


  六险二金:个人缴1150元(多出企业年金1%),企业缴2900元,到手工资约8850元。


  表面看:每月到手少100元,但企业多缴400元进入年金账户,且补充医疗险覆盖更多医疗费用。


  长期收益测算:


  假设小张工作30年,企业年金账户年均收益率5%:


  个人累计缴纳:1万×1%×12月×30年=3.6万元


  企业累计缴纳:1万×4%×12月×30年=14.4万元


  退休时可领取总额:约18万(本金)+12万(收益)=30万元!


  相当于每月多领1500元养老金,持续15年。


  结论:每月少拿100元,退休后多拿30万,还能享受更好的医疗保障——这笔账,稳赚不赔!


  三、真相篇:六险二金背后,藏着哪些职场潜规则?


  1. 不是所有公司都“配得上”六险二金


  目前,仅有约15%的企业提供六险二金,主要集中在国企、央企、头部互联网公司和外企。中小民营企业因成本压力,大多只缴纳五险一金,甚至存在漏缴、按最低基数缴纳的情况。


  2. 企业年金的“隐藏门槛”


  归属规则:企业缴费部分可能设定归属期(如工作满3年归属50%,满5年归属100%),提前离职可能损失部分年金。


  投资风险:年金收益与企业选择的投资组合挂钩,若投资亏损,员工也可能承担损失。


  3. 补充医疗保险的“羊毛”怎么薅?


  覆盖范围:高端私立医院、国际部特需门诊、进口抗癌药……年报销额度可达10万-50万元。


  使用技巧:保留所有医疗票据,关注企业合作的保险公司报销流程,部分项目需提前备案。


  四、终极指南:打工人如何争取最优福利?


  1. 求职时必问的3个问题


  “公司缴纳的是五险一金还是六险二金?”


  “补充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和额度是多少?”


  “企业年金的缴费比例和归属规则是怎样的?”


  2. 谈判策略:高薪不如高福利


  若企业无法涨薪,可要求增加补充医疗保险或提高年金缴费比例。例如,将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从4%提升至6%,长期收益远超短期加薪500元/月。


  3. 自由职业者的“自救方案”


  通过第三方社保代缴平台缴纳职工社保,或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如百万医疗险)+个人养老金(每年最高缴1.2万元,享受税收优惠)。


  结语


  五险一金是底线,六险二金是未来。在人口老龄化、医疗成本攀升的大趋势下,职场福利的差距将直接决定我们30年后的生活质量。看清规则、算清利弊,别让今天的“100元”,偷走你未来的“30万”!


  转发给身边的打工人,这笔账,每个人都该算明白!


  你的公司缴纳五险一金还是六险二金?你更看重高薪还是高福利?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