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直播行业的时候,我很懵懂。通过实训,现在已经游刃有余了。”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张淑婷,参加完由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能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象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培训后,信心满满地说,经过21天实训,自己对直播行业、电商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兴趣在未来从事直播行业。


  由梅县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梅县区民政和人社局”)牵线搭桥,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与梅州多所学校建立起校企合作模式,引导毕业生留梅就业创业的同时,也为人才培育打下坚实基础。


  这是梅县区民政和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梅县区民政和人社局强化就业供需对接和创业服务,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发挥“零工市场”“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和就业驿站等平台载体作用,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学有所教


  牵线搭桥促校企合作


  一个月前的“双十一”购物节刚过去不久,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的主播们就已经开始忙着备战“双十二”购物狂欢节了。这个梅州市政府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梅县区注册成立,依托天音控股集团及能良电商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上海客服直播基地相呼应,形成南北基地比翼双飞之势,正发展成为集电商客服外包、直播销售服务、直播代运营服务、MCN机构服务、短视频制作与投放服务、直播人才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客服及直播基地。


  直播基地内,主播带货中。


  “今年我们招聘了200多名实习生,把团队的平均年龄拉到了21岁。”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人力资源总监贾金浩说,得益于政府的优惠政策,该基地给实习生们的岗位补贴能达到3000元每月,目前团队人数已经壮大到约500人。


  近年来,梅县区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在创业补贴、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方面,为就业创业者提供更多便利和政策资金支持,着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据梅县区民政和人社局统计,截至目前,该局已向符合条件的个人、企业发放各类就业资金补贴779.56万元。


  不止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在梅县区积极牵线搭桥下,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与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起“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


  “实际工作中,理论和实操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教研主任陈熹说,她虽然有直播的经验,但是到了直播基地参观学习后仍感到收获良多。“上岗后,学生能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跟水平,加深自我认知,找准自我定位,更加专注和有效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她希望能加深与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的岗位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技术标准转化为课程内容,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实现学校教育与用工市场的无缝对接。


  与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后,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把一些项目放到该校。“像我们的‘双11’苹果事业部的客服工作,今年就放到了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客户反馈的满意度都很高,学生也有了一份可观的薪水。”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人力资源的另一位总监任林介绍,该基地还与梅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合作,在该校设立了4个直播间,扩大公司业务面的同时也为培养人才、吸收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梅县区民政和人社局统计,截至目前,梅县区现有就业见习基地21家,今年新开发就业见习岗位344个,组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加就业见习80人。


  劳有所用


  圆求职者家门口就业梦


  除了电商直播这样的新业态,在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为代表的传统就业领域,梅县区也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位于梅县区府前大道的安琪帮家就业驿站于今年9月底挂牌,是梅县区第一家就业驿站。大厅内,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就业信息,并设有广东公共就业服务云平台自助机供求职者使用。求职者在这里可享受到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岗前培训等综合服务。


  “我们驿站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便捷化的就业服务,帮助更多求职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为企业输送更多人才。”安琪帮家就业驿站负责人陈元荣介绍,该驿站成立近一个月时间,共接待各类求职者78人次,其中月嫂岗位的咨询尤为突出。


  梅县区骅锋安琪职业培训学校培训设施齐全。


  由安琪帮家就业驿站推荐的月嫂李志芳,在为北京一家客户完成一个月驻家服务后,拿到了16800元的薪水,成为该驿站的“金牌月嫂”。该驿站另一位负责人钟海燕介绍,由该驿站派出的家政工里,育婴师的月薪资水平在5500元至8000元,月嫂的月薪资水平在7800元至16800元,催乳师每次的服务薪资约为300元至380元,医院24小时陪护的日均薪资约为450元。“目前我们的外派单约占30%,最远是服务北京的客户。”钟海燕说。


  梅县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均海介绍,该驿站目前主要为企业、求职者等提供各类公共就业服务,让他们能享受到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梅县区计划明年在畲江镇开设第二家就业驿站,主要满足广梅产业园的重点用工需求,以打造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匹配,让“小驿站”发挥“稳就业,促民生”大作用。


  正在进行的育婴课教学。


  “目前梅州市的‘一老一小’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旺盛。”陈元荣介绍,了解到这一市场需要,安琪帮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从2021年创立了培训学校,对广大求职者开展育婴、月嫂、看护等培训。“我们的培训是免费的,一方面回馈社会,另一方面也是为我们开展的下游服务储备人才。”陈元荣说,该公司下设了两个月子中心,大量从培训学校毕业的学员被吸引到中心就职,中心包吃住,学员月薪约为5000至6000元。截至目前,该培训学校平均每年培训700名学员。


  从兴宁市到安琪家政培训中心学习的田珂,最初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我孙女已经6岁了,在这里学到的知识现在可以学以致用照顾家庭,等孙女大了我还可以谋一份职业。”田珂笑着连连称赞培训的内容太实用了。


  授课教师有着丰富的育婴经验。


  针对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梅县区近年在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重点领域加强专业培育,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据梅县区民政和人社局统计,截至目前,梅县区今年共开展“粤菜师傅”工程培训257人次、“南粤家政”工程培训823人次、“农村电商”技能培训219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214人次;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1231人次。开展“春暖梅县”“就业援助月”等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共24场,参加招聘企业344家次,发布岗位16385个次,求职人数15009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602人次。


  老有所养


  高标准推动养老服务


  加大岗位供应质与量提升的同时,梅县区针对“一老一小”服务的硬件建设也进一步增加。在新建的梅州铁炉桥医院护理院区,崭新的大楼室内宽敞明亮,每一间病房的关键位置都安装了扶手,适老化设施完善。该护理院区是集“医、护、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一期共提供88个床位,目前楼内所有设施已基本完善。


  “新开的护理院区将针对失智、失能、肿瘤终末期的老人,提供一些生活上的照料和医疗上的服务,减少其子女的担忧,减轻他们在生活上的压力,让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好。”梅州铁炉桥医院院长助理魏利娟表示,该院区建成启用后,将助力梅县区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养老服务精细化、精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程江镇大新城社的长者饭堂。


  养老院之外,便利老人就餐的长者饭堂也在梅县区遍地开花。位于程江镇大新城社区雪乡冰城餐饮店的长者饭堂,于今年7月5日揭牌开业。住在饭堂隔壁盘古花园A区的温茂盛,每周一到周五在11时30分左右步行三分钟,到饭堂花费几元钱打一份午餐吃,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承办长者饭堂的张明明是雪乡冰城餐饮店的负责人。“我自己也有父母,不过他们远在东北,能为这些老人们提供一个便利就餐的地方,我觉得挺开心,也算是将心比心尽了一份敬老的心。”张明明介绍,他的餐饮店每月要花费2万元左右投入到长者饭堂,均为公益性质。长者饭堂每周一到周五营业,提供午餐,平均每天有二三十位老人到此就餐。“老人们吃不完的饭菜也不会浪费,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员工餐。”张明明说。


  午餐时间,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


  “饭菜很可口,样式也很丰富,对我们这些独自在家的老人太便利了。”温茂盛今年67岁,孩子们都要上班工作,住处离他也比较远。以前自己做午饭很麻烦,现在他吃过早饭到处逛一逛,在楼下与朋友们泡泡茶聊聊天,到中午就直接去长者饭堂就餐,感到特别方便。


  在大新城社区,像温茂盛这样的60岁以上老人有数千名。大新城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陈洁仪介绍,除了开办长者饭堂,该社区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组织老年人开展生日会、拍婚纱照等活动,扩大老人们的交际圈,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


  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近年来梅县区积极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加强养老机构规范管理。据梅县区民政和人社局统计,截至目前,梅县区已完成该区260户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建设丙村镇银场村、百福豪园等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结合实际情况推动梅县区9家长者饭堂长效运营,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同时已委托第三方培训学校培训全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人才500余人次,有效提高梅县区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


  民有所惠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一老一小”之外,梅县区在便民服务方面不遗余力,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便民利企水平。


  梅县区行政服务大厅。


  在梅县区人民公园一座围龙屋式建筑里,梅县区社保基金管理局副局长葛庆华带着该局稽核股二级主任科员谢小玲,在4楼的9个办事窗口值班巡查,随时为前来办事的群众答疑解惑。


  “民政和人社服务窗口是2013年进驻的,二楼还专门设有婚姻事务办理的窗口。”谢小玲介绍,从今年4月起,梅县区社保办事大厅正式实施“综合柜员制”改革,将企业养老、社保关系、失业、工伤柜台业务(66项)进行统一受理,统一反馈,建立“柜员一窗受理,前后分工办理、结果统一反馈”的经办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梅县区社保服务经办效能。


  社会保险是群众接触民政和人社服务最多的业务。据梅县区民政和人社局统计,梅县区从4月1日实施社保服务“综合柜员制”至今,群众前来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社保关系等社保业务多达26120件(不包含人脸认证、查档等业务),在“综合柜员制”的新模式下,参保人享受到“进一扇门,取一个号,排一次队”就能办结的“一门受理、一站服务、一柜办结”服务,省去了重复申报、多跑路等诸多不便,彰显了公共服务应有的办事效率。


  随着群众参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梅县区民政和人社局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方式,积极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聚焦社保扩面、社保基金反欺诈、养老保险提质增效、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主题,加强政策解读,引导群众早参保,长缴费。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文:记者 李廷睿


  图:见习记者 杨斐君


  通讯员 冯森达 吴碧芬 王雅


  【作者】 李廷睿;杨斐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