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成立!今年已有3只新基金发行失败
股市开始回暖,但新基金发行却再次见到失败。日前,包括申万菱信、信达澳亚两家公司发布公告,均称旗下新基金发行期满,没有达到合同生效条件,也就是公告发行失败。算上此前发行失败的兴华兴盛纯债基金,今年开年不到3个月,已经有3只新基金发行失败。与此同时,基金自购开始批量出现,累计自购至少9亿元。
(1)延迟两年募集依然失败
申万菱信基金3月15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旗下申万菱信远见成长于2024年12月16日开始募集,截至2025年3月14日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备案条件,故该基金的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资料显示,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是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范围是60%~95%,港股通标的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全部股票资产的50%。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该基金早在2022年10月8日就获得了批文,但直到2024年12月才发行,并且用足了3个月募集期。也就是说,该基金延迟两年发行,但是最后仍然发行失败。
就在同一天,信达澳亚基金公告称,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于2023年6月15日获证监会许可注册,并经准予延期募集,自2024年12月16日起公开募集。截至2025年3月14日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而在此前,兴华兴盛纯债募成为今年以来首只募集失败的产品,也是2023年以来首只发行失败的纯债基金。
兴华基金3月初公告称,截至2月28日,兴华兴盛纯债募集期限届满,本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故本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该产品去年5月31日证监会准予注册的批复,直至去年11月29日起公开募集。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发行失败的公募基金共有3只。
此外,部分发起式基金发行也不乐观。以凯石基金近日成立的凯石元鑫混合发起式为例,公告显示,该产品首募总规模达1061.38万元。其中,基金经理等人员的认购金额达1049.89万元,占总募资规模的98.91%,高管认购金额约为11万元,占总募资规模的比例约为1.03%,此外,金元顺安鑫怡也是类似情况,该基金首募总规模1102.76万元。其中,基金管理人、高级管理人员认购金额为1011.94万元,占总募资规模的比例达91.76%。
(2)基金自购已超9亿元
与此同时,基金自购开始批量出现。
3月14日,融通基金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融通基金已使用固有资金1000万元认购融通央企精选混合型基金A类。
3月12日,华商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与公司主动管理投资能力的信心,以及与广大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华商基金运用固有资金合计2000万元申购旗下华商盛世成长混合、华商优势行业灵活配置混合、华商新趋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华商甄选回报混合4只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
此前,3月1日,广发基金宣布,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广发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广发同远回报混合,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此前,华泰柏瑞基金也发布关于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的公告称,自2025年2月21日起在符合基金申购限额政策的情况下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ETF发起式联接基金,直至累计投资1000万元,并承诺持有1年以上。
来自东方财富Choice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今年以来已有37家基金管理人累计自购64次,合计金额超过9亿元。其中,基金管理人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已超5亿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