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织梦成金!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即将收官,迈入丰收季节。
回望过去五年,在严峻挑战中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总结过去五年,在战略机遇中始终拼搏奋斗,阔步向前。
“十三五”以来,织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为工作总纲,严格落实“113攻坚战”总体部署,按照“一统四化”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苦干实干。全县呈现出脱贫攻坚连战连捷、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产业革命纵深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事业不断进步的良好局面。
平远古镇一角
聚焦脱贫攻坚 交出满意答卷
“短板问题全部实现动态清零,脱贫质量和成色明显提升,推动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4%;今年3月,织金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剩余贫困人口5555户1.4783万人已于6月30日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数字足够说明一切。
“十三五”以来,织金县尽锐出战、精准发力,全面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攻坚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打好“四场硬仗”,狠抓“五个专项治理”,实现该县脱贫摘帽精彩出列。
三甲街道龙潭村/张云航 摄
这五年,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奏响脱贫主旋律的五年。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挂帅出征,41名县级领导下沉乡镇(街道),105个单位定点帮扶,全国工商联、广州市花都区及306家民营企业倾情助阵,338个驻村工作组1952名干部一线攻坚,6018名干部结对帮扶,五大战区同步发力,合力奏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彩出列的铿锵和弦。
这五年,是全面发力实现脱贫总目标的五年。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1158条1232.8公里;实施危改“三改”及老旧住房整治1.6万余户;实施集中式供水204处、分散式小水窖4606口,解决5万余户饮水安全问题;投入近1.5亿元资助贫困学生14.7396万人次,劝返辍学生1362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目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累计完成“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6997户3.2161万人,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
织金阁/陈忠勇 摄
这五年,是聚焦聚力探索脱贫新模式的五年。建立“大数据+制度”长效监管机制,通过扶贫产业项目慧眼监测系统,推行项目信息线上线下立体化监督,实现项目系统化、流程化、阳光化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仅2019年,实施扶贫产业项目850个,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2.5亿元,累计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近6万户;高效组织实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秋决战”两大战役,以农村产业革命激发脱贫动力、三变驱动转换脱贫引擎、一户一策解决“三无”问题,实现扶贫资金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实现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通过“十大员”开发招募2562人,累计发放工资1105万元;脱贫兜底保障贫困人口收入3.6亿元;积极争取全国工商联、广州市花都区等单位和企业落实帮扶资金1.1亿元,带动脱贫23万余人。
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提质增效
“十三五”以来,织金县坚持主攻产业、增强实体,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做强做大皂角、南瓜、药用银杏、竹荪等特色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新增产业示范点124个,申报创建样板坝区2个、达标坝区9个、一般坝区7个;整合涉农资金5.43亿元、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6.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5.68亿元投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培育龙头企业42家,培育各类新型市场经营主体3000余个;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全县“村社合一”数量达545个,97个农业企业建立了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村集体经济“3个100%”;烟叶产量突破6.92万担,产值达9903万元;积极推行“农校”“农超”“农企”合作,大力推进农产品“七进”工程,实现农产品外销12.66亿元;用活用好“中国竹荪之乡”“全国最大皂角精集散地”名片,全力推进农产品品牌认证,“织金竹荪”入选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织金皂角精获农产品地理标志。
织金红托竹荪采摘/白青茂 摄
工业经济提档升级。传统产业变速换挡,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8.23亿元;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1亿元,完成产业园区基础建设投资1.3亿元,园区入驻企业35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7.2亿元,在全省产业园区成长综合考评中排名第三;中石化煤化工项目场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快速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正加快形成;煤炭总产量达1298万吨,同比增长7.05%,煤矿“两化”升级改造23对,矿井智能化、机械化率达74%,煤矿“两化”水平全省领先;发电总量达55.35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达5.05亿千瓦时,小水电发电量达1.18亿千瓦时。
上坪寨乡克老坝香葱基地/张云航 摄
文旅产业持续井喷。服务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持续增强。2019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5亿元,同比增长5.1%;织金洞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通过质量评审;建成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精品客栈。织金文旅大使“宫保鸡”互联网IP营销名列“2019年网络扶贫贵州十大创新案例”;织金荞凉粉荣获“全省十大旅游名小吃”称号;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建设全覆盖;创新推出文旅农商展销会,230余家文旅农商类产品参展,签约金额达1.2亿元。
今年中秋国庆小长假期间,织金县各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39.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3亿元。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以来,织金县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铁腕整治、一抓到底,加快推进“绿色织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这五年,天更蓝了。全力取缔“散乱污”企业、散煤销售点,淘汰改造燃煤锅炉、老旧车、黄标车等,大力开展城区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扬尘专项整治和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治污减排,新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座,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98.9%。
这五年,水更清了。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洪家渡水库周边农村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农村黑臭水体逐步消除;修复完善大新桥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围网7800米,完成22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大新桥水库和金鱼池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30个乡镇(街道)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6条地表水河流断面水质监测达标率100%。
织金县绮陌互通/白青茂 摄
这五年,土更净了。投运织金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县城垃圾填埋场升级改造;医疗废物、废机油安全处置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5.88%。
这五年,环境更美了。严格执行“河长制”,对主要河湖库开展规范性管护,县、乡、村三级河长巡河形成常态化;深入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完成人工营造林21.9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9.79%。绿水青山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绿色成为织金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回应百姓关切 增进民生福祉
“十三五”以来,织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福祉,抓细抓实每年“十件民生实事”,社会事业获得新进步,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持续推进实施“全面改薄”项目,23所全面改薄项目中88个单体竣工53个;2019年,全面完成大班额年度化解任务;实现高考本科录取3504人,录取率排全市第三,本专科录取率91.91%,排全市第一。
平远新城/陈忠勇 摄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创新探索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机制,建立“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核心管理人员+贫困户”四级联动管理体系,成立32个劳务分公司574个村级劳务合作社,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新增开发“十大员”公益性岗位2562个,新增城镇就业1.1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11人、创业带动城乡就业12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782.5万元。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医共体”和“专科联盟”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全县推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实施20个村数字文化服务工程,补充574个村农家书屋,建成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图书室;深入实施锦绣计划,“指尖上的芭蕾”风靡海内外;扎实做好统计、外事侨务、对台、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深化双拥共建,提高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水平,抓好国防教育、军事设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兵役征集工作。
阅读推荐
赫章即将脱贫!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作者:张云航
监制:黎荣 编审:张河源 编辑:郭力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