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各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纷纷制定出台了住房公积金优化调整政策,旨在通过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加大租房提取支持力度、开展灵活就业人员缴存试点等房方式,释放刚性住房需求潜力,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将为2025年的房产需求者们带来一大波好福利哦!


  从各地发布的优化政策来看,各有侧重和亮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比如,上海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至2.35%(5年以下)和2.85%(5年以上);广东佛山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降至2.7%;辽宁沈阳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降至15%;广西桂林购买保障性住房首付比例降至15%;西藏首套房公积金利率低至1.36%(5年以下)和1.68%(5年以上);贵州贵阳对符合条件的商贷职工补贴公积金与商贷利息差等。


  第二类: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比如,北京试点“直付房租”,覆盖了商品房、保租房、公租房三类房源;甘肃扩大覆盖范围至警务辅助人员、台湾青年等群体,支持租房提取,覆盖更多灵活就业群体;湖北宜昌、甘肃兰州灵活就业人员可缴存公积金,享受“商转公”政策,降低灵活就业群体购房成本;河北沧州支持灵活就业人员自主缴存公积金,允许自主选择缴存额度与模式,支持异地转移接续;湖北襄阳加大对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及“一老一小”住房需求的政策倾斜等。


  第三类:降低购房首付比例。比如,吉林长春套房首付比例降至20%,支持公积金余额支付首付款;湖南衡阳首付比例统一20%,首套及二套改善性自住新建商品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调整为20%;辽宁沈阳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降至15%。


  第四类:提高购房贷款额度。比如,广东深圳覆盖主力购房群体,叠加最高上浮110%,家庭最高可贷231万元;山东青岛因城施策,对购买现房、灵活就业人员连续缴存满2年等情形的购房者上浮公积金贷款额度;河南实行差异化支持政策,贷款额度提升20%,郑州市区最高达120万元,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贷180万元;福建泉州鼓励生育政策与住房需求结合,多子女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加20万元;吉林长春最高贷款额度提至100万元;辽宁沈阳叠加多子女支持,提高多子女家庭贷款限额倍数,释放家庭购房潜力;贵州黔南优化贷款计算公式,提高贷款额度等。


  第五类:延长购房贷款年龄。比如,重庆男性贷款年龄上限延长至68岁,女性至63岁,或至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


  第六类:优化异地提取、贷款流程。比如,甘肃优化异地购房提取,推动公积金用途多元化;福建泉州简化省内异地提取手续,降低异地购房门槛;河北沧州支持异地转移接续,扩大覆盖人群;重庆支持西藏公积金在重庆全域办理异地组合贷款;山东潍坊优化异地购房提取流程,覆盖本地及异地需求;辽宁鞍山优化异地贷款政策,打破地域限制,异地缴存职工贷款最高额度与本地缴存职工一致;西藏试点异地组合贷款,支持异地购房需求。


  第七类:探索实施代际互助政策。福建泉州支持代际互助;福建莆田允许父母、子女公积金代际互助提取,用于追加首付或还贷,盘活家庭公积金存量资金;贵州黔南支持家庭成员间公积金互助提取,盘活家庭公积金资源。


  目前,全国各地公积金优化政策主要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通过降利率、降首付、提额度,普惠性降成本,覆盖刚需及改善性需求。


  二是聚焦多子女家庭、灵活就业群体、城市更新等特定领域,实施精准化支持,扩大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


  三是通过开展异地贷款试点、绿色建筑支持等政策跨区域协同创新,加快区域资源流动,盘活各地资源。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2025年各地区公积金政策调整具有广泛适用性,既包括新购房者的贷款支持,也涵盖改善性需求、租房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甚至扩展至代际互助和异地购房场景,有需求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详询当地具体政策。通过这些政策的调整,短期内有望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促进成交量回升;长期则推动房地产行业向租购并举、绿色低碳方向转型,预计2025年楼市将呈现“局部回暖、整体趋稳”态势。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做投资建议!写作不易,喜欢或有需求者可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