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子、车子压力山大的今天,住房公积金无疑是很多职工的一棵救命稻草。随着各地针对公积金政策的一系列调整,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些新规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能有效利用自身权益,还能为家人和自己谋求更好的居住条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盘点近期住房公积金的几个新消息。


  01


  北京市:归并“双账户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


  为了防范资金风险并保证资产的安全,北京决定将一些职工的住房公积金账户合并。这些变化主要影响那些从北京市属单位调至中央国家机关所属单位的职工,也就是所谓的“双账户职工”。


  为什么要归并账户?


  首先,无论在哪个系统工作的职工,根据《北京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办法》,每个人只能拥有一个住房公积金账户。而现实情况中,一些职工因为换工作单位,导致同时拥有两个账户,这增加了管理难度和资金风险。


  归并账户一种有效的方式既简化了行政管理,又提升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而且职工也不用再奔波于不同的公积金中心之间,更方便灵活地使用公积金。


  如何操作账户归并?


  北京市提供了两种方式供职工选择:自主办理和集中办理。


  1. 自主办理:职工可通过“全国住房公积金公共服务”小程序(微信或支付宝)或亲自前往公积金处理银行柜台,主动把现有账户中的资金划转到国管中心,需在2024年8月30日之前完成此操作。


  2. 集中办理:如果职工未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办理,北京市将联合国管中心集中开展账户转移工作,将封存账户的资金余额归并至国管中心。


  02


  郑州市:清理长期封存住房公积金账户


  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和国家审计部门要求,郑州市决定对长期未动用的住房公积金账户执行集中清理,目的是为了提升账户的管理水平。


  清理对象包括封存两年以上的单位账户和职工账户,以及死亡职工的封存账户。


  清理方式:


  包括针对超过两年未缴存且余额为零的单位账户和职工个人账户进行注销登记手续;


  对全员封存有余额的单位,采取短信提醒、通知发布等方式引导职工办理销户提取或账户转移手续;


  对已在异地公积金中心正常缴存的职工,可线上办理账户转移接续手续;


  对于那些符合退休、合同解除或劳动关系终止提取条件的员工,以及已故员工的继承人,也设有相应的处理程序。


  此外,各缴纳单位必须核查长时间未动用的员工账户,并告知那些账户处于休眠状态的员工尽早完成相关清理工作。在处理这些事务时,若缴存单位和员工遇到任何疑问,可以拨打公积金服务热线12329进行咨询。


  集中清理时间为即日起至2024年8月31日,后续将转为常态化管理。请各缴存单位和广大缴存职工相互转告,符合条件的尽早办理相关清理手续。


  03


  8月起,全面实行住房公积金个人证明事项“亮码可办”


  为更好地满足缴存职工,8月起,开始全面推广一种新的公积金业务办理方式——“亮码可办”。


  “亮码可办”是什么?


  利用全国住房公积金公共服务小程序和监管服务平台,将住房公积金个人证明事项进行整合,用统一的“电子码”替换了原先的《职工缴存证明》、《异地贷款缴存使用证明》和《贷款结清证明》等三种纸质证明文件。


  员工在申请异地贷款等业务时,只需提交“电子码”,工作人员能在线上即时验证相关信息,实现快速且高效的服务。


  功能有哪些好处?


  以前,办理公积金业务需要在所在城市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开证明,然后带到异地提交,来回奔波耗时费力。“亮码可办”上线后,所有流程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实现了“足不出户”办业务的理想状态。此外,目前“亮码可办”正处于推广使用期,纸质证明和电子码并行使用,过渡期1年,预计到2024年8月全面实行。


  如何申请“电子码”?


  步骤也很简单:


  1. 微信搜索“全国住房公积金公共服务”小程序或长按扫描二维码,登录个人账户并完成身份验证;


  2. 点击底部菜单栏选择“服务-业务办理电子码-信息表申请”,提交生成电子码;


  3. 在办理业务时,出示当前生效的“电子码”即可。


  温馨提示,“电子码”当天24点自动失效,被查询后即时失效,需要再次使用可重新申请。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这些政策的出台,无一不是为了提升住房公积金的利用效能,让更多的家庭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居住条件。因此,作为广大职工,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这些新政,还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维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