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汇成一支蹉跎岁月里追求的歌。这是那个特殊年代里全体知识青年真实生活的反映,也是一名老知青骆中启人生的写照。虽然人离开新疆30 年,但是骆中启的心却一天也没有离开。他参与组织成立了“天津市新疆经济协作促进会”,为新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推动津疆共融发展奉献出一名老知青的光和热。


  骆中启近照 图/受访者提供


  新疆网讯 已进入古稀之年的骆中启,生在浙江,少年时在上海度过。1961年,16岁的骆中启从上海奔赴新疆,成为新疆兵团农六师103团的一名知识青年,在那里工作生活了23年。虽然1984年骆中启离开新疆到天津工作,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最难忘的记忆都留在了新疆。30多年来,骆中启对新疆的热爱和情结始终萦绕于心,从未中断,他和在天津的新疆老知青策划成立“兵团知青联谊会”,后来加入“天津市新疆经济协作促进会”,为新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积极推进援疆产业联盟建设,推进援疆资金进疆,并竭力做好在津新疆籍经商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他组建“天山艺术团”,连续11年在天津演出近500场,宣传弘扬大美新疆文化艺术。


  骆中启说,我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新疆,因此对她的依恋就更深挚一些。无论是海河、钱塘江、黄浦江还是天山、准噶尔,这些人生故土一个又一个地接力,把我和故乡——无论是南是北紧紧地系结。难以割断的情结,永远在心中的故土,丰富了我们不竭的生命。


  难舍新疆情


  1961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上海青年骆中启,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03团后,先后从事了农工、测绘员、文教等工作,足迹遍布茫茫戈壁。


  在那工作生活的20多年,戈壁大漠、绿洲风情已深深印在骆中启脑海中。1984年骆中启与妻子同时调至天津,但对新疆的牵挂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漠,他利用自身工作的特点,不遗余力地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项目。


  1989年,他与众多回津新疆老同志、老战士、老知青参与组织成立了“天津市新疆经济协作促进会”,为新疆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牵线搭桥的工作。2011年在“促进会”的基础上,他又参与筹备组建“天津市新疆商会”,并担任新疆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商会的平台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2004年,喜爱文艺的骆中启策划组织成立了“天山艺术团”,由曾在新疆兵团文艺团体工作过的文艺工作者组成。这个艺术团以演绎新疆经典歌舞剧为主,还与时俱进地创作新编音乐剧,目前已成为天津市知名的民间演出团体,获得过天津市民族艺术节相关奖项。艺术团开展“月月进校园”活动,每个月都会走进天津新疆内高班,为新疆籍学生演出,与学生们座谈,为学生们捐资助学,温暖着远离家乡的学子们的心。


  骆中启说,“天津市新疆商会”设立了“民族团结慈善助学公益基金”,除了实施教育产业援疆工作,对新疆各民族开展济贫助困、助学、助医等慈善事业,更主要的是对天津新疆“内高班”3000名各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支持,并定期举行“支教助学”大型公益活动。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天津市新疆商会”积极付出实际行动,曾多次到新疆展开调研,发挥优势,推动津疆共融发展的新局面。骆中启在“天津市新疆商会”开展的对口援疆和田建设、组建援疆产业联盟、推进项目资金进疆、做好在津新疆籍经商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年从事经济工作的骆中启,留意到新疆近些年在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的商机,2014年1月与几位企业家一起投资开办了新疆生态大果园,价廉物美的优质鲜果极受天津市人民欢迎,开业当年销售额就达到了一千万元。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天津市民家门口名副其实的“新疆果园”。


  2004年,骆中启曾回到103团场,当时的他激动不已。“当我踏上这块土地,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新疆,令人振奋。”骆中启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她的每一个变化,为她的每一个进步而感到由衷地高兴,也时时思念牵挂这块土地和父老乡亲。大漠戈壁给予我们这么多的考验,恰恰是这种考验,造就了几代军垦战士,造就了半个世纪屯垦戍边的伟业。”


  为知青时代立传


  在新疆的生活,留下的不仅是记忆,作为一名知青,在兵团的人生经历是骆中启最难忘的。他深知,知青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中国特定时代的一个符号和标志,知识青年的历史,太需要用文字留下记忆。如何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真实地反映知识青年的人生经历,这既是社会的责任,更是身为知青的骆中启自己要做的事情。


  为此,闲暇之余,骆中启以全部热情和精力,投身于知青的各种活动,并致力于中国知青文化的研究,记录那个时代、书写那代人的经历。他说,新疆兵团的经历铸造了知青坚强的性格,使知青们能承受艰难困苦,更具开拓进取的能力。也因此,骆中启是天津较早开始知青文学创作,并成为天津知青的知名人物。


  1991年骆中启编写出版了知青文史专论《无愧于历史——关于我们这代的思索》;他担纲主编和副主编的知青纪实文学集《岁月的呼唤》《那魂牵梦萦的地方》,知青纪实图片集《永远的热土》等,都讴歌了那个时代知青的战斗经历、无私奉献和面对历史无怨无悔的情感,在京、津、沪新老知青及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怀着对新疆的情感,今年70岁的骆中启仍勇于担当履行责任,认真做好新疆商会的工作。他说,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他的功业就是全力为新疆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负当年的峥嵘岁月。(文/陈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