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退捡了个大便宜?单位“白养”5年,养老金少领560元,谁亏谁赚
“早上一则“爆炸式”的新闻传遍了整个单位,原来单位新来的领导要激发公司活力,实施尘封已久的内退政策,多数人都说单位白养5年,捡了个大便宜,也有人认为养老金少领560元,自己亏大了,到底谁亏谁赚呢?”
网友的来信再次引发了我对“内退”政策的思考,一方面是自己不用上班,单位养着自己到退休,一方面是养老金会减少,到底如何选择呢?
另外,内退期间自己没有上班,算不算工龄?会不会影响未来的退休待遇?养老金少领的话,差多少呢?下面【社保精算师】为你深度解析:
一、内退期间没有上班,算工龄吗?
一旦与企业达成了内退的协议,意味着职工可以提前回家养老,享受一部分生活费,问题来了,这期间没有上班,算不算工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了解内退的真正含义,内退一般是存在于国企或者央企,这种是属于企业让老员工提前内部退休,以此激发活力的好办法。
年龄是在法定退休年龄前5年内,比如说男性可以55岁内退,女性可以50岁、45岁内退。内退期间,企业并没有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依旧为其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因此,算工龄。
这对某些想要早点退下岗位的人来说,是一种福利,毕竟不用上班,还能拿生活费,这五年还算工龄,相当于单位白养着自己,可谓是赚了个大便宜。
02、内退影响正常退休吗?
多少人日夜付出,加班加点,工资不过2000元,而这些内退的人不用上班,生活费就拿在3000多元(各单位不一样),单位全年成本6万元不止,可谓是享受了政策的红利。
但是,还是有部分人对于是否内退很纠结,因为内退不过是企业的内部退休,等到法定退休年龄是不是会影响退休待遇呢?
甘蔗没有两头甜的,既然已经享受了单位的内退待遇,还想要享受正常的养老金待遇,这岂不是对正常工作的其他人大大的不公平?
因为没有上班,企业“白养”,所以生活费都比较低,好一点的单位估计在3000元左右,可能一般的单位只在1000元左右。工资降低引起了缴费基数降低,自然养老金待遇就会低一些。
03、内退少领多少养老金
内退因为生活费低于工资带来的未来养老金待遇下降,是众所周知的,可究竟能影响多少养老金待遇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公式:
缴费基数降低意味着平均缴费指数降低,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降低,因此影响到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如有)。
下面我以网友的情况为例,进行两组数据分析:
(1)不内退,正常工作到退休,养老金多少?
(2)内退5年,再办理退休,养老金多少?
这位网友是大连人,1976年参加工作,退休时间是2018年8月,个人账户年限25年8个月,全部缴费年限(含视同)42年0个月。
如果不内退的话,那就是和普通的在职人员一样,就以上表数据为例,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43215元,个人平均缴费指数是1.46。
这么一算,这位网友能够拿到6470元养老金,不过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全国并不统一,还得以当地政策为准。大连这边的计算公式如下:
过渡性养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年限+特殊工种年限)×1.4%
如果内退的话,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26515元,个人平均缴费指数是1.26(有所降低),其他影响因素不变,计算如下:
- 基础养老金=(6824+6824*1.26)/2*42*1%=3239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126515/139=910元
- 过渡性养老金=(6824+6824*1.26)/2*16.3*1.4%=1760元。
这么一算,养老金是5909元,意味着减少了560元,不过工龄没变,其他退休待遇没变,单位还“白养”了5年,怎么算都是划算的,你说呢?欢迎留言讨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