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眼 - 对口帮扶4年,龙岗为海丰县带去了什么?
你听说过海丰县吗?
很多人知晓它,因为它是中国13块红色根据地之一,也是海陆丰革命老区。
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龙岗人了解它,熟悉它。这里有着龙岗区对口帮扶的33个贫困村。
由于多种因素,多年以来,海丰县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
底子差,基础薄,龙岗如何帮助资金、资源、人才走进海丰?又如何帮助当地的特色产品怎么走海丰?
帮扶四年来,龙岗通过精准扶贫、产业帮扶、园区共建等措施,助力海丰打赢脱贫攻坚战。
数据显示,龙岗区自2016年5月起对口帮扶海丰县33个贫困村(含深汕合作区4个贫困村),共计2260户贫困户、7742名贫困人口。
目前,龙岗区帮扶的33个贫困村在贫困发生率、农民收入、人居环境等各项指标方面均达到省退出标准,已按规定执行退出程序,正等待省里考核验收。
精准扶贫,把“小康梦”拉近现实
波光粼粼的湖水荡起涟漪,满眼翠色的大山脚下,经过多年的对口帮扶,海丰县下埔村焕然一新。很难想象,在过去,这只是一个人迹罕至、以农耕为主的小村庄。
自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龙岗区将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着力推进惠民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助力海丰县圆小康梦。
下埔村位于海丰县赤坑镇东北部。村民普遍以种植业为主,收入微薄。该村原有贫困户 76 户 235 人。在龙岗区的精准帮扶下,该村已有 69 户贫困家庭如期实现脱贫。
针对剩余贫困户,龙岗区派驻下埔村工作队在 2018 年协助成立了由 5 户贫困户组成的种养专业合作社,投入启动资金 5 万元,通过分红的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
龙岗区派驻下埔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孙立说:“去年给 5 位贫困户的股东分红,每个人分了 1000 块钱,我们这边的贫困户在去年年底实现脱贫,我们下一步要提高居民的基础能力,要抓就业扶贫这一块。”
龙岗区全面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实现帮扶村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117元,无劳力贫困户100%落实兜底保障。落实低保户2495人、五保户448人兜底政策保障,100%落实贫困户子女教育政策、基本医疗保障。
在推动贫困户就业扶贫方面,龙岗定期组织举办劳务协作招聘会、岗位推荐会、技能培训等活动6场,实现转移就业1015人、就近就业1236人。疫情期间开展“就业扶贫助复工”“送岗进村”等活动,并安排免费专车帮助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
龙岗区还实施了“农村电商”工程,推广“直播+扶贫+产业”模式,组织农特产品推介会3次。利用“圳扶贫”“一亩田”等电商平台协助销售农特产品440万元。
龙岗在攻坚精准扶贫的同时不断巩固扶贫成果,定期跟踪回访脱贫户,对可能返贫对象进行备案和重点关注。成立海丰县龙岗帮扶防范返贫基金,将入股产业项目产生的收益全部用于帮扶处在贫困边缘的生活困难户。
共建园区,以产业帮扶实现共赢
产业扶贫,是培育造血能力的关键一环。
然而,过去的对口产业扶贫,往往都是扶持方的单向帮扶,受扶持地区的被动接受,实际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如何实现由单向帮扶向协作多赢转变?
为此,龙岗更多地听取受援地区的想法和建议,促使双方在扶贫协作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强受扶持地区参与感和获得感,更加体现精准帮扶的要求。
同时,龙岗区还通过深入当地考察对接,因地制宜,为当地“量身定制”帮扶项目,更大地激发受援地区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各方协作多赢创造了有利条件。
过去的三年,龙岗区充分结合被帮扶地区的优势,通过创新对口扶持工作模式,推出了“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走进海丰”等一批特色帮扶品牌,引进了“威翔航空”等一批高新企业,帮助当地“产业造血”,确保扶贫持续性。
统计数据显示,增强帮扶地区“造血”机能目标,投入3亿元支持建设海丰生态科技城。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35家、落户项目41个(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27个),总投资169亿元。2019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1.25亿元、同比增长8.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5亿元、同比增长7.3%。
龙岗会同海丰采用了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的联合招商引资,通过上门招商、乡贤招商、园区特色招商、产业链招商等,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对接洽谈活动,成功引进并落地建设的项目有32个,计划总投资184亿元,目前已供地108.8万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由龙岗区主要领导着力引进的威翔航空项目,已被列为省重点项目。项目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在龙岗建设全球总部和研发中心,在海丰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城,飞机总装及交付中心、驾驶培训学校、航空小镇等项目都将落户海丰。
海丰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分二期建设。威翔项目已于去年7月取得海丰生态科技城7.9万平米工业用地,于今年7月取得国际低碳城1.8万平米总部用地。2019年7月在海丰下线首架FX-2型飞机,预计达产后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带动直接就业超千人。
创新理念,从“输血”到“造血”
在海丰生态科技城,一座40米高的大楼各位显眼。它是龙岗与海丰两地政府共同打造的“海龙投资大厦”,功能定位为投资企业服务大楼、高端办公场所和孵化器创业平台。
过去的三年,龙岗创新帮扶理念,从传统的扶贫方式转变为新型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为精准扶贫提供“龙岗样本”,率先探索出可供复制的成功经验、模式,高效务实地推进了对口帮扶工作,有力促进了龙岗与被帮扶地区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广东对口帮扶提供了示范借鉴。
海龙投资大厦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造血”模式的生动案例。据海丰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通过统筹海丰县33个贫困村扶贫资金村均200万元共6600万元,海丰县政府负责提供8000平方米土地并作价入股,集中优势资金和资源,共同建设。
大厦按照物业产权按股份比例占有,运营收益按股份比例分配(海丰县政府兜底),每年每个村集体可收入约10万元,收益率达5%,从而解决龙岗区帮扶33个贫困村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和贫困户脱贫问题,同时还可增加部分贫困户和贫困大学生就业岗位和创业机遇。
同时,龙岗区根据海丰县旅游资源丰富这一特点,整合部分精准扶贫资金,委托海丰投资开发了扶贫红色旅游公寓项目。该项目同样位于海丰生态科技城,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体工程主要由二栋别有风格的高层建筑构成,计划总投资1.24亿元,功能定位为海丰生态科技城综合服务和海丰红色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项目投资资金按照海丰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投资2万元入股,贫困户的投资收益由县政府进行兜底,按年收益7%分给贫困户,贫困户分享稳定利益增收,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的目的。
“龙岗的这种创新型‘帮扶模式’,不仅为贫困地区提供了经济援助,更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政策资源与区域优势的跨区域共享,构建了两地区域社会经济协作体系,实现了两地经济的合作共赢、协同发展。”龙岗区对口办主任胡泽准告诉记者。
“2020年,我们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龙岗区党组成员钟春平表示,尽管脱贫的任务将要完成,但绝不代表龙岗的对口帮扶的会告一段落。据介绍,未来,龙岗的扶贫攻坚战队将会就地转化为乡村振兴战队,继续做好帮扶工作,防止脱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记者】徐烜和
【作者】 徐烜和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