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车的行情似乎又“燃”了!


  截至2025年3月10日,CS新能车指数(399976.SZ)年内上涨13.16%,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0.16%【1】。


  市场虽“热闹”,但投资者心中的“问号”却还是不少。


  别担心,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小编已经整理了大伙儿比较关心的五个问题,接下来就逐一剖析,力争帮大家把机会看清楚!


  1??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见顶了吗?


  “新能源渗透率”,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汽车总销量的比重。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凭借不断提升的性价比和设计感,持续推动着市场渗透率的上升。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的月度渗透率连续6个月稳定在50%左右(浮动范围为49.5%~53.7%)。这意味着,在中国市场上,每售出两辆乘用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市场零售月度走势(辆)


  数据来源:乘联会,截至2025.1.31;资料参考:乘联会官网《2025年1月份全国新能源市场深度分析报告》,2025.2.27;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然而,乘联会的最新数据还显示,2025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回落至41.5%,这可能也引发了市场对渗透率是否见顶的担忧。


  事实上,此次波动背后存在着多重短期扰动因素首先,2024年底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的预期,促使部分消费需求提前释放;其次,2025年春节开始时间较早,导致1月有效销售时间减少了4天以上;再次,车企年末冲量行为也进一步放大了数据波动。


  但从长期趋势看,随着政策支持的持续、下沉市场的发力、技术迭代的推动以及消费者认知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或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下沉市场潜力较为显著:下沉市场,通常指的是三线以下城市及乡镇地区。业内人士称,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接近40%,但三四五线城市仍不足25%【2】。未来得益于基础设施补短板和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加速下沉。


  技术迭代推动产品升级: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超过680万辆,其中,超过60%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就像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一样,未来技术迭代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在续航、车载硬件、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升级,或进一步促进消费者更新换代。


  整体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乘联会预测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1565万辆,渗透率预计回升至57%。此外,《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面向2035发展框架研究报告》预计,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380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90%,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


  2??新能源车的出口动力是否还强劲?


  近年来,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海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小伙伴对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前景表示担忧。不过从实际销量数据来看,大伙儿或许不必如此忧虑:


  根据乘联会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自2021年实现爆发增长,随后进入持续的高增长区间。虽然2024年受到了一些外部政策的干扰,但全年出口量还是达到了201万台,同比增长了12%。而且,这一“增长势头”在2025年1月还在继续,当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了15万辆,同比增长49.6%。


  数据来源:乘联会,截至2024.12.31;资料参考: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众号《2024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析》,2025.1.23;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此外,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正在积极布局,为出口增长持续赋能:


  出口市场扩大和多元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市场不仅局限于传统优势区域,而是在不断拓展。统计2024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前10的国家,可以发现,从亚洲到欧洲,从大洋洲到南北美,中国新能源汽车广受欢迎。这种市场多元化策略或将有助于分散风险,减少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数据来源:乘联会,截至2024.12.31;资料参考: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众号《2024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析》,2025.1.23;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过去,车企更多的是把中国制造的整车卖出去,而当前,我国汽车企业正在积极寻求与海外企业的合资合作,通过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口壁垒和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


  在小编看来,尽管当前也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2025年可能是中国推进新能源汽车“新国际化发展”扎根落地的关键年,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3??新能源车的政策支持力度还在吗?


  回顾新能源车的发展,政策支持始终是关键的驱动力之一。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不少小伙伴都开始疑虑:新能源车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有多大?


  小编认为,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是能源安全与产业升级的核心抓手之一,其长期战略定位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在此背景下,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或并未减弱:


  备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可能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多个层面得到了加强,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智能化能否成为新的发展驱动力?


  这里,小编需要强调的是,“电动化”可能只是新能源车的上半场,其下半场的核心或将在“智能化”、“网联化”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汽车驾驶自动化可以分为L0到L5六级。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智驾等级以L2为主流,而高阶智驾的渗透率相对较低,2024年仅为12.93%。


  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分级


  资料来源:工信部《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资料参考:东莞证券《智能驾驶专题报告:智能驾驶加速发展,线控制动国产替代可期》,2023.8.3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不过,智驾作为AI的重要应用场景,或也正在迎来重大变革。目前,众多车企已完成与DeepSeek的深度融合,智驾大拐点或将来临。机构预计2025年L2.5及以上智驾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500万—550万辆,对应渗透率约为21.4%~23.5%【3】。


  此外,某机构研报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到超万亿元,预计未来几年的增长率将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到2027年,产业规模有望超24000亿元。


  2021-2027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


  产业规模及预测


  资料参考:赛迪顾问《先进制造2025|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步入黄金发展周期,将成为汽车产业“突围”的关键》,2025.2.1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5??新能源车板块的估值还“贵”吗?


  新能源车板块作为市场的核心主线之一,估值到底“贵不贵”,或许也是大伙儿比较关心的问题。毕竟,对于高潜力的新兴行业,谁不想寻找更具性价比的入场时机呢?


  截至2025年3月10日,CS新能车指数最新估值为33.74倍,处于近5年46.45%的分位点。从当前走势来看,新能源车板块的估值可能已回落至相对合理区间


  CS新能车指数(399976.SZ)


  近5年PE估值走势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0.3.11至2025.3.10;指数行情走势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此外,从长期来看,CS新能车指数自基期至今的年化收益率达9.65%,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4.11%,也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5】。


  尽管渗透率短期波动,但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及全球化扩张,或为新能源车的长期增长提供了支撑。此外,当前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整体估值优势也相对较为突出,所以感兴趣的伙伴们或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道主题类产品,比如诺德新能源汽车(A类:014829;C类:014830)进行合理布局,共享行业发展红利!该基金采用基本面价值成长型投资思路,专注于挖掘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板块中具备“高性价比”的个股,坚持买入基本面边际改善型的新能源汽车标的,有望助力大伙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长期增长趋势


  不过,小编也需要提醒大伙,新能源汽车板块属于技术迭代快速、行业竞争激烈的新经济领域,其弹性较大,波动也较为明显。因此,大伙在布局时也需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此外,小编也建议伙伴们不妨可以通过基金定投的方式来进行合理配置,并坚持长期持有,力争平滑短期波动的影响。


  【1】Wind,统计区间:2025.1.1至2025.3.10;指数行情走势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智驾网《广汽埃安,以价格战应对价格战》,2025.3.4;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3】中国经营报《2025年高阶智驾渗透率或超20% 新能源车企加速驶入智驾平权时代》,2025.2.20;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4】北京日报《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下滑,锂电池赛道凭何“反其道行之”?》,2025.3.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5】Wind,统计区间:2011.12.31至2025.3.10;指数行情走势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注: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免责条款:本内容版权归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仅供参考。未获得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或修改。本内容基于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及其研究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内容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类别的投资建议,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不承担投资者因使用本内容而产生的任何责任。风险提示:任何投资都是与风险相关联的,越高的预期收益也意味着越高的投资风险。请您在投资任何金融产品之前,务必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投资期限、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对自身的资产做一定的合理配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收益。投资有风险,选择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