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记者获悉,华北油田采油二厂作业大队井下作业工孙连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干部员工的榜样。


  华北油田公司注重体制、机制及培养方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加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已初步形成“专业人才辈出、创新成果不断、队伍提档升级”的生动局面,为油田公司开启现代化能源企业建设新征程奠定人才基础。


  舍弃“独木桥”开辟“双通道”


  解决科技人员后顾之忧


  “取消行政管理职能之后,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专业、做科研。”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B级项目经理李圣明说。像李圣明一样,在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100多名项目经理全身心投入科研中,促进了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让擅长技术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不用靠行政职务也能显现自身价值,这是华北油田激励技术研究人才的法宝——科研“去行政化”改革。此次改革,在管理模式上,推行技术、行政岗位“双序列”管理模式,科研单位减少科级机构64个、科级干部97人。在科研项目上,项目室实行技术专家负责制。目前,已成立项目室140余个,选聘一、二、三、四级技术专家分别为8人、25人、80人、30人。


  在薪酬待遇上,建立岗位、薪酬动态管理机制。技术专家级别、薪酬收入与项目级别挂钩,发挥薪酬激励导向作用。


  在晋升通道上,建立技术、行政岗位转换通道。技术序列和行政序列可按一定要求相互转换。


  探索尝试专业技术岗位序列建设以来,华北油田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67项,核心技术和特色技术新增17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大幅增加,科研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在国内行业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极大提升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面向高精尖 搭建大舞台


  培育高层次全球化人才


  “经过一年的基础研究,研究课题‘复式油气聚集带油藏单元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总算是看到些曙光了。”3月31日,华北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博士后郑元超说。


  像郑元超这样的高端人才,引领行业发展,更为油田急需。华北油田搭建高层次创新人才平台,依托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建了4个以博士后领衔的创新攻关团队,打造青年创新团队典型,为公司增储上产提供技术支撑。


  华北油田加强专家团队建设,在核心业务领域组建了3个技术专家工作室、5个技术专家领衔攻关团队,发挥专家的技术引领、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


  全球化人才是油田的短板,也是急需的高端人才。华北油田在培养全球化人才方面,以勘探地质、油藏工程、钻井工程等油气主要专业技术骨干为主体,充分利用内外部培训资源,采取调训、定向培训和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从专业技术、商务管理、外语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


  同时,华北油田根据油田中东、秘鲁项目进展实际,结合所需专业及人员情况,以培养市场精英人才为目标,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两种培养方式,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目前,培养出来的120名对外合作人才在对外合作舞台发挥了更大作用。


  立足“大工种” 打造多面手


  推进基层员工技能升级


  近年来,华北油田打造智慧油田的进程不断加快,操作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与现代生产组织方式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亟须培养一批复合型技能人才,以满足油田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岗位需求。


  为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华北油田创新“大工种”工作模式,促使操作员工练成技能多面手。截至目前,已有8850余人参加“大工种”岗位培训,其中5320人通过鉴定取得了“大工种”岗位资格。


  创新工作室,是技术创新的“黄金地”。华北油田对创新工作室进行科学规范和功能定位,并给予资金支持。闻伟创新工作室、靳占忠创新工作室、刘大华创新工作室……近几年,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创新工作室成立,他们像播种机,不仅实现创新创效成果层出不穷,更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截至目前,华北油田已建成集团公司级创新工作室2个、公司级创新工作室4个,累计创新成果239项,获国家专利149项,11人被聘为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1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3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员工感言


  王君(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研究中心项目经理):科研改革以来,科研工作者获得了更多活力、更多激情。不论资历深浅,凭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价值,看的是科研能力水平高低,比的是业绩贡献大小,让一心搞科研的技术人员能够沉下心来,一门心思做研究。但同时对如何加速青年人快速成长、项目如何更好管理等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


  冯松(华北油田采油一厂):油田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培训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岗位上能够学到更多东西。前一阵,我有幸参加了华北油田创新方法培训,掌握了更加科学更先进的创新方法,从而得以不断挖掘我们自身的潜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油田创造更多的效益。


  苏国庆(华北油田采油五厂):我从一个一线普通作业工,能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离不开公司的培养。我也在努力用自身的能力为公司做出更多贡献。可以说,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员工的成长来实现;而员工的成长又离不开企业提供的平台,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闻伟(华北油田采油二厂):过去因缺少资金、政策等原因,我们的试验成果,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打转转。近年来,油田加大一线成果转化力度,给予我们政策和资金支持,提供成果转化平台,让我们这些喜欢在基层搞创新搞发明的人有了更大的创新热情,也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管理者说


  激发人才活力需进一步制度创新


  周宝银(华北油田人事处处长)


  人才是企业之本,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华北油田已经走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历程,目前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矛盾,对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也更为紧迫。


  当前,华北油田进入战略机遇期、发展窗口期、改革攻坚期。公司第三次党代会绘就了新时代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为各路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开辟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华北油田一直在做努力。


  华北油田加大硬件建设和软件投入,持续推进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为员工成长“引路子”、为技能人才“架梯子”、为劳模培养“搭台子”。坚持“技能培养也是关爱职工”理念,强化“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素质提升导向,持续开展参与广泛、内容丰富的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比武、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等活动,培育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以适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同时,华北油田也在制度创新上积极进行探索,以进一步激发人才创造活力。通过持续深化专业技术岗位序列改革,激发科研人才活动,并且将专业技术岗位序列改革向油气生产单位延伸,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拓宽油气生产单位科研人员的成长通道;落实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实施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培养打造高精尖核心技术人才队伍;建立一体化培养机制,创新完善国际化人才、对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煤层气、储气库、地热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积极推进智慧操作员工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大工种”调整改革,培养全能型操作员工等。


  一系列举措,让各路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百花齐放局面。他们在解决勘探开发、技术创新瓶颈和短板问题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公司油气上产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