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脖子”到全球领跑!舞钢经开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迎风起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王晓磊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正式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获奖名单”,“舞钢海上平台用大厚度齿条钢板”榜上有名。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舞钢公司强大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能力的肯定,更是舞钢经开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舞钢公司作为区内的“龙头”企业,凭借着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从全球最大功率等级的漂浮式风电机组——中国中车“启航号”的配套塔筒,到自升自航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关键部位桩腿,舞钢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成功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其研发的大厚度齿条钢板,最大厚度达到215mm,强度达到420—690MPa,综合指标达到国内最高、世界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目前国内船板通过认证的品种和规格最全、厚度最大、等级最高的厂家。
在水电工程用钢领域,舞钢公司攻克了合金设计、冶炼控制、轧制热处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打造出超厚高强韧钢板,产品主要指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全面替代进口,为国家水电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材料保障;在海上平台用钢方面,研发的大厚度690MPa级以上高强高韧海洋平台用钢板,成功替代进口并实现批量供货。此外,舞钢公司还率先实现超低温奥氏体型高锰钢的工业化生产,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广泛应用于LNG相关领域;在铬钼钢板领域,作为国内临氢Cr-Mo钢的主要供应商,开发出众多独家产品,助力多个国家重大石油煤化工项目建设,并主导制定了国家标准。
舞钢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例。在舞钢经开区,科技创新已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舞钢神州重工是一家专注于爆炸焊接金属复合材料研发生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参与国家级重大课题研究,打破高端材料国际垄断,在超长超宽高端金属复合板生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此外,泰田重工、基金业重工等企业同样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核心,在新材料研发、先进制造工艺、智能化生产等前沿领域积极探索。
舞钢经开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不断涌现,离不开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支撑。经开区深知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积极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一方面,出台鼓励政策,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建立科技企业服务中心,搭建起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沟通合作的桥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该区管委会主动收集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高校专家,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同时,加大对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推动“高校院所+技术平台+产业基地”“名企+名校”协同创新模式,吸引了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原学者工作站等创新资源落地,促进了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育出众多创新联合体。
如今,舞钢经开区企业凭借科技创新,在各自细分领域蓬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舞钢经开区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迈向更高端,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迎风起势”,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