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来宾讯 (记者 蒙进煌 通讯员 覃宇)上半年引进项目3个,投资额预计20亿元;意向签约3家企业,投资额预计2亿元;已签约20家入园企业,新增意向入驻企业12家……近日,在来宾市三江口新区,一串串数据无不呈现出这里的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


  近年来,来宾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奋力闯出发展新路子,加快打造新时代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支点、广西内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高地、以桂中水陆联运区域物流枢纽基地为支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重要节点城市。


  今后5年,来宾市将坚定“工业强市”主攻方向,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构建“345”现代产业新体系,奋力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兴制造强市。同时,该市全力谋划“一主一副两翼多点”产业布局,以主城区范围内的工业园区作为“主中心”,重点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培育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打造转型升级加速发展先行区;以三江口新区作为“副中心”,重点对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突出主导产业定位,打造广西“东融”主平台和粤桂合作“经济双飞地”示范区。


  聚力产业升级打造内陆东融新高地


  ——来宾市第五次党代会为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赋能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蒙进煌 通讯员 卢彬彬 覃 宇


  核心提示


  八月,桂中大地风和日丽。8月31日,中国共产党来宾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


  5年来,来宾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聚力产业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提振发展信心”的工作思路,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干事创业精气神极大提振、在全区发展格局中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与“十二五”末相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1.7%、突破7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3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4%,外贸进出口增长147%。经过5年的努力拼搏,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2019年增长6.3%,增速排名全区第四,全市经济发展速度跻身全区第一方阵。


  大抓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秋高八月,记者走进来宾忻城“南方牛都”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基地,可见宽敞的牛栏内,一头头健硕的肉牛悠闲咀嚼草料。


  养殖事业部经理潘小波介绍,目前基地存栏肉牛1.2万多头,青贮料场、中央厨房正在加快建设进度,将构建“养殖—沼肥—有机肥—种植”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来宾市坚持大抓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国字号”品牌,引进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中投牧业“南方牛都”等重大全产业链项目。目前,全市建成“双高”糖料蔗基地107.5万亩,国家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落户兴宾区。


  加快推进电力、制糖、铝、冶炼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热电联产”取得显著成效,制糖及综合利用产业链不断延伸,铝及精深加工业产值实现翻番。


  绿色碳酸钙、木材加工及林浆纸用一体化发展势头迅猛。时至今日,来宾碳酸钙产业产值已突破60亿元,是“十二五”末的3倍;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产值突破40亿元,年产值均保持2位数增长。


  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快速成长,建成中沛电子信息产业园、数字产业园等专业化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77项,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44家,获评“瞪羚企业”2家。


  “我们深刻体会到,越是落后地区,越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要聚力产业发展;越是后发展地区,越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来宾市委书记农生文说,过去的5年,来宾市坚持特色化、集聚化、绿色化,坚定不移精准招商、大抓项目,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优存量、育增量,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江口新区厂区航拍。 李冠才/摄


  扩大开放加速东融 开放合作成效明显


  8月3日,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蒙山至象州段)一期工程全幅贯通,为三江口新区“铁公水”多式联运交通网络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市抓住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来宾航道的根本性改变,挖掘三江口地区岸线、港口、土地资源优势,提出把三江口新区作为扩大开放的主阵地、主平台。


  修码头、建园区、招大商、兴产业……目前三江口新区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铁公水”一体化交通也不断健全,获列自治区第一批园区建设的集成改革试点。来宾也获批建设广西内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高地,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


  “项目为王、投资牵引,为来宾聚集发展后劲。”参会代表、象州县县长韦涛说,来宾规划发展三江口新区,目前有森林工业城、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


  据悉,来宾市在广西率先成立直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项目办公室,推行重大项目建设四级协调、“五个有”等工作机制,全力服务和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稳居全区前列。全市累计新开工重大项目563项,较“十二五”增长81.6%,其中重大产业项目占42.6%;实现竣工276项,较“十二五”增长42.3%,百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项,为建市以来最多。


  桂中大地日新月异。银海铝二期、华宝纤维环保餐具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新柳南高速、梧柳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运营;一批港口码头、物流园区建成,北部湾港务集团率先在来宾市开通江铁海联运。


  母牛繁殖基地内,上千头良种母牛正待养殖户领养。 蓝德龙 摄


  生态发展环境向好 改革发展环境向优


  8月,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1—7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来宾市以红水河、黔江、北之江、柳江的水环境,排名位居全国第四。


  这5年,该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该市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有效推进,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3.2%,PM2.5平均浓度下降25%,超额完成减排任务,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持续排全国前列,水质优良率100%。该市还全面完成环境服务业试点工作,建成广西首个国家环境服务业试点展示基地;森林蓄积量大幅提升,森林覆盖率达53.5%,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生态环境与发展环境相得益彰。来宾市还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基层治理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率先在全区系统性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5年来,该市完成经济、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基层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9大领域改革任务251项,全市深化改革工作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改革发展环境,都在向好向优变化,我们有目共睹。”参会代表、兴宾区委书记周灵说,该区作为来宾唯一城区,乡镇点多面广,5年来,该区加强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中央、自治区多项改革部署在来宾特别是兴宾区落地生根。


  在广西福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分拣软瓷砖。李冠才 摄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8月30日,站在自创水品牌的水源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瑶妹子汪云贵有感而发。作为返乡创业、带富一方的年轻人,汪云贵感言“荣誉来自党和政府、父老乡亲的支持”。


  来宾市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历程,涌现无数有志儿女,有8位同志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另有5个集体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合山市“精神扶贫”经验做法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来宾市5年累计搬迁脱贫群众4万多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9万户,新(改、扩)建通屯道路2085.4千米,沥青水泥公路“村村通”,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549处,义教阶段脱贫家庭学生“零辍学”,脱贫户基本医疗保险100%参保。


  抓党建,促脱贫,助振兴。该市广大工作队员、第一书记与群众共同奋战,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队,带动29.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5年,来宾坚持用心用情、为民惠民,民生福祉日益改善。”来宾市人社局的代表罗胜奇表示。


  投入236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成义务教育学校19所,新增学位3.3万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跑全区;全面完成医联体建设,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2%;基本养老保险入库参保率达88.7%;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文化体育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宾经验”享誉全国;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社会安全稳定动态连续多年稳居全区前列。


  广西恒达电机生产车间内的工人正在连接电路。李冠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