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两个月前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0.9%,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6%。


  数据公布后,知名人口学家、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总人口负增长已经成为长期现象,人口老龄化进一步深化,老龄化进程已进入最快时期。


  老龄化问题一直是两会期间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鲁晓明曾提出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提高老年人口经济参与。


  一方面,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增加老年大学建设。另一方面,还要重视高龄老人的照护问题,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三箭劳务管理有限公司油漆工班组长陈雪萍认为,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图/视觉中国


  【1】呼吁提高农村养老金


  “每次回老家,走在乡村街头的时候,看见村里老人的生活现状,他们的养老金很难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陈雪萍告诉九派新闻,“老人如果不是子女养的话,生活确实挺困难的,孩子们也怕老人生病,一生病就没钱了。”


  在调研过程中,她发现,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宣传不到位,参保意识不强等原因,养老险参保率较低。


  陈雪萍建议,要加大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更多农村居民参与养老保险。


  另外,政府应逐步提高农村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确保养老金能够真正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同时,建立养老金定期调整机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及时调整养老金金额。


  今年两会中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2】关注农村老人照护问题


  农村老人的照护问题也是陈雪萍关注的重点之一,她认为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另外,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人才相对匮乏,专业水平不高。


  全国人大代表、吕梁山护工许连红同样注意到,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老人有时候得不到家人的关怀,自己一个人在村里住既不安全,基本饮食和卫生环境也得不到保障。


  去年,在调研老年人日照中心时,许连红发现分散供养的特困老人很大比例是由亲友或属地村委会进行监护照料。受到与照料人员的居住距离、监护人本身的专业素养及意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老人的居住环境、身体状况等方面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的现象。


  她还发现,特困老人群体补助资金的发挥实效也并不充分。因为特困老人的生活保障资金通常是由其法定监护人代为管理和领取的,在落实对特困老人的全方位关注上还有部分利益方面的考虑,存在一定的打折扣现象。


  这次两会,许连红建议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鼓励引导65周岁以上的特困老人集中入住养老机构并给予优先权益,有效提升高龄特困老人的生活质量。此外,她希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可以通过对养老机构对特困老人补助资金如何使用进行约束,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提升补助金的使用精度。


  陈雪萍也建议,加大对农村养老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养老服务人员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投身农村养老事业。


  【3】鼓励低龄老人再就业


  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鲁晓明提出,鼓励低龄老人再就业,“首先,农村的老人没有退休的概念,他们是能够参与到社会的再就业中的。其次,随着平均寿命增加,老年人有了增加收入的需求,因此也有了再就业的需求。”


  他认为,就业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手段之一,如今家庭越来越小型化,子女如果不在身边,老年人很容易与社会脱节并感到孤寂,因此他们可以通过就业来感受到自我价值。依赖经验的领域、照护高龄失智失能老人等都是低龄老人的就业选择之一。


  “老年人如果通过再就业增加了收入,那么他们的消费能力也会提高,需求就变得旺盛。这样又带动了消费,促进企业生产,并创造出更多岗位。”鲁晓明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鲁晓明提出了自己的担心,由于老年人的知识、社会参与都比较少,对于新事物的辨别能力下降,被骗的概率增加。他认为,老年人在做重大投资决策之前需要经过家庭商议,或者提供一个冷静期进行思考再做决策。


  九派新闻特派记者 马婕盈 万璇 李韵聪 北京报道


  编辑 吴迪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