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微博热搜上,看到了一个特有趣的新闻。


  5位50岁的单身阿姨,在丽江买了一套房子,准备到时候一起养老。


  评论区里,很多年轻人都表示羡慕,说这简直就是自己理想中的养老方式。


  不过,理想归理想,现实可能不容乐观。


  根据《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数据显示,为提前做好养老准备,超七成的90后已经开始考虑养老,但是同样也能看到,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还停留在设想阶段。


  可以说,大多数人既不了解自己未来可能要面临的状况,也不知道具体该做些什么。


  而在这方面,已经步入老龄化多年的日本,或许能够提供一个参照。


  由日本NHK出品的《老后破产:所谓长寿的噩梦》,就把日本老人会面临到的状况,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其中记录的场景或许令人心惊,甚至感到不适,但不得不承认,这很可能也是我们的未来。


  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想办法让养老从空想到真正的“老有所依”,才是当务之急。


  01


  养儿不防老


  最稳妥的养老举措是什么?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定是养儿防老。


  在理想状况下,这个措施当然是可行的,但事实是,就算抛开子女不孝的个别情况,很多时候,还有一些子女根本无力承担养老义务。


  更糟心的情况是,养儿不仅不防老,还会拖累你的老年生活。


  在纪录片《老后破产》中,有一对老人,每月的养老金高达37万日元。


  这笔钱换算成人民币是什么概念呢?足足有2.3万,这比很多白领的月收入还要高出很多。


  但就是这么高的养老金,他们却仍然过得紧紧巴巴,月月超支。


  原因也并不是什么被骗或买保健品,而是——他们36岁的儿子失业了。


  不止失业,儿子的妻子还去世了,留下了两个孩子,相关费用都得两位老人来承担。更火上浇油的是,他们还有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需要照顾,每月还要偿还高额房贷。


  这些费用都不能节省,他们只能在饮食上尽可能省钱,但就是这样,每月还是不得不动用存款。


  经济形势不好,儿子能找到的工作也只有收入微乎其微的零工,年事已高的老爷爷甚至要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视频里,老太太不免无奈地感叹:“全家人都在靠爷爷的工资呢。”


  可以看到,养儿防老,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甚至连可靠也算不上。


  “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有孩子可以依靠,没必要接受帮助。但本应是父母老后倚仗的孩子,反而成为‘老后破产’的原因。”


  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35年时,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18亿,赡养率也将随之翻倍。


  赡养率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平均一个劳动力将承担的赡养义务。


  如果说2012年,一个老人有五个人来养,那2030年就是两个人养,到了2050年,一个人就得养一个老人。


  在房价越发高昂、生活压力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即便子女想要履行赡养义务,可能也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还需要我们进行补贴。


  但这种情况,远算不上最糟糕的。


  上述提到的这两位老人,好歹还有自己的房子、身体尚可、儿孙绕膝,在某种程度下,甚至已经算得上不错了。


  那些既没有足额养老金,也没有储蓄的老人,才真的是晚景凄凉。


  02


  靠不住的养老金


  到2050年,90后、95后刚好步入老年。


  届时,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希望自己不要成为孩子的负担,或者是原本就打算丁克,对他们来说,养老最重要的依靠,就是养老金。


  但这又牵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养老金不足。


  在纪录片《老人漂流社会》中,有一位老人就面临了这样的窘境。


  他年近90,每月的养老金是7万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4400元。


  这个数额听起来并不低,但是日本养老院费用远比这高昂,符合他入住条件的普通养老院,因为供不应求,排队都是以年为单位。


  不夸张的说,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人可能还没等到房间,就已经去世了。


  虽然日本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帮忙这位老人协调住处,但所能获得的最好结果,也不过是让他在临时住所短期居留,时限最长也就是一个月。


  这就意味着,老人每隔一个月左右,就要四处迁徙。


  而像他这样的老人,并不是个例。


  原本应该安定的年纪,却成了新的“漂流一族”,相信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在《老后破产》中,作者认为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同归于尽的新式“老后破产”。


  而之所以产生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种原因。


  “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原因就是,支撑‘雇用’社会的基础发生了动摇,没有余力为将来储备的劳动者正在增加。并且,“日本家庭”的形态也已变化,相互支持的力量(联系)日益薄弱。”


  简单解释一下。


  第一个原因其实就是青壮年劳动力减少,而其中有能力纳税的就更少了。


  第二个原因是说,原本养老可能是靠一整个村子、一整个大家庭,但随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薄弱,不愿意互相麻烦,养老的责任更多需要个人来承担。


   社会保障制度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也是杯水车薪。


  极端条件下,日本老人甚至会通过故意犯罪进入监狱养老,而在安乐死不允许的情况下,自杀对他们来说,也是选项之一。


  “年轻时都与你我一样认真工作,做好了退休后的储蓄计划,却从没想过老后生活如此孤独辛苦,甚至失去求生欲望。”


  可以说,因为养老相关资源匮乏,长寿甚至成了一种诅咒。


  这其实,也是我们未来会面临到的状况。


  书单君身边一位96年的朋友,十分担忧地说:“我现在就已经开始担心,退休后养老金不够用了。”


  她的担心不无道理。


  我国老龄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剧,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已经越来越难满足人们对养老的需求。


  2019年4月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到2035年我国的养老金结余将全部耗尽。


  当然,也不要因此觉得恐慌,这个耗尽,并不是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了。


  而是说,在相关部门完全不作为的情况下,长此以往,结余将会逐步耗尽。


  目前出台的如延迟退休年龄、加大相关财政补贴,都有助于改善这一问题。


  不过,这仍然是治标不治本。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日本有相关补贴、专为老人服务的机构、低价养老院......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陷入了养老困局。


  中国的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


   好的民营养老院,服务周到、设施完备,但收费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退休金或者养老金。


  而平价养老院,或者是老人居住体验极差,或者是根本排不上号。


  看似是最佳选择,有时候却相当于没有选择。


  更不要说,中国还有很多人,是没有退休金和养老金的。


  这些老人们将来住在哪里?谁来照顾?生病了谁来支付医疗费用?


  每个问题,都那么沉重。


  03


  养老,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


  可能有人要说,30岁就开始考虑养老,也太早了吧。


  绝不早。


  《老后破产》一书中提到:


  “‘老后破产‘问题不只冲击65岁以上的老人,更进一步蔓延至工作人口。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物价上涨的危机纷至沓来,年轻人就业困难,中年失业的上班族难以再次进入职场……


  如果不能认清现状,寻求解决之道,那么,不管你现在几岁,都将成为‘老后破产’的预备军”。


  这是日本曾经的状况,也是我们目前正在面临的状况。


  现在就考虑养老,绝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明智之举。


  书单君不否认,当90后步入老年,届时一定会出台相关政策,可能也有各种新型养老方式。


   但在这些构想中的举措还未落地的时候,抱有最坏的打算,未雨绸缪,才更有把握应对未来的风险。


  书单君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储蓄


  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花呗、信用卡、白条等借贷方式的推波助澜下,很多90后习惯了超前消费,并不把储蓄太当一回事。


  但在这场疫情过后,平常以“及时行乐、享受生活”为宗旨的年轻人,想必也意识到有存款是多么重要。


  养老,就像是一场长期持续的疫情,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坐吃山空”,那么把这座山盖得越大,当然也就越有保障。


  当养老金的数额不足以支撑养老支出时,储蓄金可以说是救命之道。


  2.养老保险


  储蓄金如果原封不动放在银行,很容易随着通胀不断贬值,我们其实可以留出一部分,用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当然,既然是保险就一定会有风险,在购买之前对购买平台,相关赔付条款等,都要有足够充分的了解。


  不能出于焦虑瞎买一通,到头来得不偿失。


  3.培养不需要太过耗费体力的个人技能


  比如家政、司机等等,确保在养老金不足的情况下,仍然有其他可补充的收入。


  在纪录片《老后破产》中,就有老人继续充当医院的司机或做保洁每月赚外快。


  虽然薪水微薄,但也对他们的生活做出了一些改善,同时也让他们和社会有所接触,不至于太过孤立。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更为重要的,是在年轻时就维护自己最为重要的养老基础——身体健康。


  在做到了这一条件的前提下,你将会节省一大笔费用,比如医疗、护理费用,也能让自己的老年生活过得更为自由,也更有尊严。


  现状不容乐观,但好在我们也不是全然无能为力。


  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之内作出改善,至少不会在年老时,被各种突发状况打个措手不及。


  如果没有其他可供依靠,那么就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老有所依”。


  这是无奈之举,但也是我们所能做出的最好的准备。


  参考资料:


  1、《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是制造恐慌还是现实?》,来源:《观察客》,作者:刘思源;


  2、《90后,已经开始认真考虑“养老”问题了》,来源:《中国青年杂志》,作者:中青编辑部;


  来源:书单


  主笔:邹雨、书单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