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的机器声响彻川中丘陵,遂宁蓬溪县新会镇的工地上,三台黄色挖掘机正挥舞铁臂平整路基,戴着安全帽的工人们麻利地架设围挡。这可不是普通的修路现场——这条4.5米宽的沥青路修通后,川江村六旬老汉张德贵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拉化肥的三轮车打滑了。


  遂宁今年甩出大手笔,19个亿真金白银砸向农村路网建设。564公里道路延伸计划中,藏着28条"高颜值"乡村路,更有210公里硬化路要直通深山里的自然村落。就拿眼下火热的川江村工程来说,原本2.8米宽的"肠梗阻"土路,转眼要变身双车道柏油路。项目负责人章旭掰着手指算进度:"四月底架好新桥,五月砌完护坡,赶在夏收前全线贯通。"


  这波操作可不光是修路这么简单。市公路中心负责人透露,未来三年要砸55个亿,把全市农村路网来个"大换血":三年后所有乡镇都能跑大货车,九成自然村实现硬化路到家,就连偏远的菌菇种植基地都能通双车道。更绝的是,快递进村、客运站升级这些民生工程要100%覆盖,老乡们坐在家门口就能签收网购的化肥种子。


  站在川江村新建的桥墩旁,能清晰看见未来图景——拉脆桃出山的货车不用再绕盘山路,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开着轿车直达老宅,村口小卖部货架上即将摆满当日送达的鲜奶。正如交通局干部说的:"路修好了,山里的竹编、地头的蔬菜,天亮前就能出现在成都人的餐桌上。"


  【客观评述】


  这篇文章聚焦遂宁农村道路升级的民生价值,用具体案例呈现政策温度。数据呈现避免堆砌,着重解读"路网升级如何改变生活"。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民生工程,更是经济杠杆。读者朋友如何看待家乡的道路变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见闻,点赞关注获取更多城乡发展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