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产险互助支公司:警惕“投资养老”骗局,守护资金财产安全
案例简介:某日,独居的张爷爷在家附近的公园遛弯时遇到了自称是小李的年轻人,他告知张爷爷自己是养老服务公司的员工,面向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健康服务和生活帮扶。此后,小李经常到张爷爷家中嘘寒问暖,获得了张爷爷的信赖。不久,小李向张爷爷介绍起公司养老项目,只要投资60万,即可获得优先入住高端养老社区的名额,还额外有利息回报。张爷爷基于信任,立刻把大笔的养老钱转给了小李。
一开始确实陆续收到了一些利息,张爷爷对该项目深信不疑,立刻又投资了40万,可没过多久,张爷爷发现联系不上小李了,所谓的公司也查无此地,张爷爷的养老金血本无归。
案例解析:案例中,不法分子精准把握独居老人情感需求,通过持续性关怀建立情感纽带,待获取信任后逐步实施诈骗计划。犯罪链条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以嘘寒问暖建立依赖,中期虚构养老投资项目辅以小额返利获取进一步信任,最终在资金规模累积后实施资产转移。本案例有着新型养老诈骗的典型特征,背后存在着多重风险点:一、法律红线风险此类行为实质是违反《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违法金融活动。涉案人员不仅面临刑事追责,参与投资者也可能因协助资金募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形成双向法律风险。二、资金安全风险投资者投入的大量资金缺乏第三方监管机制,往往被用于奢侈消费、债务清偿或境外转移,多数受害者面临全损结局。三、隐私泄露风险投资过程中需提交的身份证件、生物识别、财产证明等敏感信息,可能被二次利用于办理网络贷款、注册空壳公司等违法行为,形成"案中案"风险。四、社会稳定风险非法集资案件易引发群体性维权事件,更严重的是可能破坏区域金融信用体系,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案例启示:非法集资的手段多,变化快,本质上都是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他人,守护自身财产安全。
(1)投资理财需谨慎:不要盲目听信他人话术,投资前请与身边的家人多沟通,必要时可咨询专业的机构和法律人士,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相关产品。(2)个人信息须守住:生活中应时刻警惕,避免向不可靠的渠道或人员透露个人信息、提供短信验证码或注册不明APP,以免被非法利用。(3)非法行为需上报:当发现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