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无意中,刷到一段清华教授的视频,他说35岁才考虑养老太晚了,应该提早储蓄,尽早规划。


  有一个评论获得高赞:这些专家都是不差钱,张嘴就来。


  如果我们的家庭一年收入100万,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养老都不晚,甚至我女儿从8岁开始,就可以规划她养老的储蓄。


  但现实是我们大多都是来自普通家庭,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辛苦一辈子将子女供养出来,读完大学,走向社会。


  父母且不说没有养老金,子女也是在很晚才有意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这样的35岁计划,未免不贴合实际。


  1、普通家庭的孩子,30岁之前都在赚钱解决温饱的路上


  22岁那年,我从一所三本院校毕业。毕业后跟其他同学一样,投递简历,面试,入职,然后坐在格子间里上班。


  因为没有经验,没有机会,总觉得这些比赚多少钱,有没有保险更重要。


  有三四年里,我没有缴纳过社保,连工资都是老板娘私人转账。


  后来找到一份工作,每个月要扣除几百块钱的社保,第一感受是肉疼。


  我发现不止是我,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大学生,只想多赚些钱,也能够接受不交纳社保。


  平时房租或者房贷,水电费,交通费等各种日常花销,一个月下来也所剩无几,谈何去思考养老的问题呢。


  2、30岁后才明白养老储蓄的重要性


  30岁以后,大部分人都结婚生子,居住环境及家庭关系开始稳定。


  人只有生活平稳下来,才会考虑温饱以外的问题。


  我们每个月有2000多的房贷,除此之外,女儿一年两三万学费和兴趣班费用。


  生活上公婆会帮衬解决一些花销,我们身上有少许的积蓄,生活压力没有太大。


  每个月固定缴纳上社保,公积金里再有一部分储蓄,才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可贵。


  因为看到这种生活的稳定性和安全感,才能确定这是未来自己期待的一种生活模式。


  无论是日常储蓄,缴纳社保,或者商业保险等等,养老规划都是建立在稳定的生活秩序,足够的经济基础。


  3、一天我打两份工,只为换的老年自由


  今天我看了看本月流量主收益,不足10块钱,收成相当惨淡。


  也有很多次写不下去的时候,但是相比较换取未来自由,我认为是值得的。


  白天上班,晚上写作,一天打两份工,辛苦且又充实。


  人只有趁着年轻,抓紧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吃一些主动的苦,去多赚钱,多储蓄,未来才能更自由。


  我们都清楚人一旦过了一定年龄,体力,精力,智力都会走下坡路。


  养老的确要提早规划,但是要量力而行,先去过好眼下的生活。


  父母将给自己养老的钱,用来多生几个孩子,好好培养,为自己的未来驻扎筹码。


  而我们这一代人,用一份钱养育孩子,用多生养另外一个孩子的钱,储蓄为自己养老,这也没有什么问题。


  到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最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