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如果“不差钱”,延迟退休搞不搞?
人社部官网发布《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显示,2014年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支出23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截至2014年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645亿元。截至2014年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为842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63万人。(5月30日中国青年报)
人社部“基本养老保险金结存3.5万亿元”《公报》一出,引发众多网民关注,且质疑声断:以前天天说亏是怎么算的?现在结存3.5万亿怎么算出来的?都是官方公布的,百姓该信谁?在众多热议和质疑中,民众最关心的也是最想知道的是既然养老金“不差钱”,延迟退休还要搞不搞?
本来“延迟退休”说法一出,争议一直就没有断过,一些民众总是把“延迟退休”与养老金“缺钱”联系起来,总是担心遇到“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人还在、钱没了”。现在说“有钱”,还是担心“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没了、钱还在”,正如有网民发声:既然不存在缺口,就不要搞什么延长退休年龄了,这是大多数老百姓的心声,不存在缺口那就取消延迟退休吧。
对于养老金改革,很多老百姓目光盯紧的是三个方面退休之后,能不能顺顺利利地领到养老金?资金收益问题,如何实现保值增值?延迟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年限和额度是多少?实际上在今年三月全国人代会的记者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和副部长胡晓义就这些疑问给出了回应,解除了百姓一些后顾之忧:实施职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大家养老有保障;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方案已经呼之欲出;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但全面实施还是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笔者以为,虽然延迟退休遭大多数民众反对,但实际上并非“钱”说了算,养老金不“差钱”与“亏空”应该说和延迟退休搞不搞并没多大关系,因为社会保险不是以收定支,而是和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国有资产紧密相联。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很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也就是说社会保险基金一旦发生支付不足,出现支付缺口时,政府应当予以财政补贴,承担兜底责任,何必动不动就拿延迟退休说事?(长江网 何良斌)
编辑:宗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