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延养老险划算吗?能省多少税?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
从今年5月1日正式试点以来,税延养老险的处境颇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意思。
在试点区域内,从5月31日首批获准保险公司名单公布以来,到7月初,有数据统计,保险公司签发的税延养老险保单仅逾万件。有业内人士称,“总体上来看,目前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销售情况不及预期。”首月税延养老险“遇冷”主要原因是,“产品设计和销售方面都有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养老金投资者的教育也没有跟上”。
但反观试点区域外的其他地方,随着前不久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最新消息出炉,公众对于税延养老险关心的热度却在快速提升。最近,记者身边就有不少人来咨询,到底税延养老险怎么买,能节省多少税?
税延养老险近期又有了新进展!
近期,为了推进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税延养老险”)业务试点规范运行,中国银保监会又公布第二批可以经营税延养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名单,中国人保寿险、民生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东吴人寿4家保险公司入选。此前,5月31日,银保监会已公布第一批经营税延养老保险业务保险公司的名单,共有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养老等12家保险公司进入该名单。
这是否意味着上述16家保险公司推出的税延养老保险,我们都可以购买呢?答案是NO!
2018年4月12日,我国《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正式出台,要求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三个地区开展试点,为期一年。
也就是说,目前只有以上三个地区的居民,才可以从这16家保险公司购买税延养老险产品。不过,由于试点期限仅为一年,到明年5月后,税延养老险试点很可能进一步扩围或在全国实施。相信很快,包括广东在内的全国其他省市居民就可以购买相关产品了。
在购买前,提前了解相关政策也十分必要!
最近身边就有不少人咨询:税延养老险试点后,哪些人群可以受益,能省多少税,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
何为税延养老险?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是由保险公司承担的一种商业养老保险,主要面向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社会公众。公众投保商业保险,缴纳的保险费允许税前列支,养老金积累阶段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待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再缴纳相应税款。这样既可以减轻现下的税务负担,同时又为未来养老生活提前做好了储备。
今年6月7日,全国首张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保单已由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签出。
如何实现“税延”?
试点采取EET模式:即缴费环节免税、投资收益环节免税、领取环节缴税。
其中在缴费环节,纳税个人扣除限额,按照当月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办法确定(个体工商户等限额为不超过当年应税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保险账户资金收益暂不征税;商业养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每月可以少缴多少税,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
按照简单测算,假设30岁的上海市民陈先生,其工资计税金额(扣除三险一金等税前列支项目后)为17000元,如其每月购买上限1000元税延型养老险,根据其收入所对应的25%最高税率来计算,税延政策将使他延后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每月250元,一年即为3000元。
30年后其达到退休年龄,假设其工资维持稳定水平则税延总额度为9万元。当退休之后,陈先生可从该个人账户支取商业养老金,假设缴费期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为4%,那每年1.2万元的保费,30年后将累积约67万元。
按照试点方案关于领取阶段的缴税规定,假设陈先生选择15年按年领取,如其仍按照4%的投资收益率,则共需缴税6.75万元左右,实际省税约2.25万元。如再扣除通胀因素,税收负担就更轻了。
图表来源于东北证券。
哪些人群可以受益?
此次试点政策的适用对象包括:在试点地区取得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以及取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自然人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经营者。
从覆盖人群范围来看,既包括传统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包括了各类个体工商户业主等,覆盖范围的多样化体现了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励和支持。
但从收入来看,根据几家主流券商测算,税延养老险产品对中高收入者吸引力可能要远超中低收入者。
东北证券经过测算后表示,由于我国税延养老险试点采取EET模式,因此对于未达到个税起征点和每月节税额低于领取期一次性缴税额现值的个人而言,吸引力不大。以上海为例,节税效应的“平衡点”在6481元,也就是说,在上海就业个人的税前收入达到6481元/月以上时,税延养老险才具有吸引力,收入越高,吸引力越大。
【记者】郭家轩
【校对】符如瑜
【作者】 郭家轩
【来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