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并轨,公职人员如何旱涝保收?


  原“双轨制”内外导致待遇差异大、财政负担重等问题,不利于再次分配的平均化。


  所以,自2015年开始,公职人员也开始购买社保,但为了解决待遇落差问题,职业年金应运而生,它的设立弥补了这一缺口,确保改革前后退休待遇能平稳丝滑。


  职业年金是参照企业年金而设立的,都是一种福利,只是职业年金是强制性缴纳。


  有人就是说:职业年金是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强制性要求,单位必须为职工参保,不同于企业年金。它具有政策推动。


  在缴费后,钱全部累积到个人账户,也就是完全积累制,其比例和养老保险一样,单位缴纳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纳4%。


  职业年金既非社会保险,也非商业保险,而是一项单位福利制度,有一定的风险。


  职业年金基金由省级机构统一委托专业机构投资运营,追求保值增值,提升养老储备能力,市场化投资运营让各省有差距。


  职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对它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主要是它与养老保险有多方面的显著差异。


  如果说养老保金是确保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求,那么年金是提升退休后收入水平。


  养老保险有部分钱进入统筹账户,而年金账户资金完全归属于个人,养老金的领取方式的有计算公式,但其复杂程度怕是连一般的数学老师都搞不清楚,很是复杂。


  统筹账户是无个人增值的,资金直接用于支付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而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则按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息,目前约6%-8%,但实际为“名义利率”,无市场化投资,这时得看统筹了。


  根据规定,职业年金不承诺保本,收益与资本市场表现挂钩,需承担投资风险,资金由省级社保机构委托专业投资机构,比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进行市场化投资,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债券、存款等领域。


  其回报率是大概率高于基本养老保险的。


  还有一个概念需要介绍给大家,那叫“替代率”,是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占退休前工资收入的比例,是衡量养老金的指标。


  替代率越高,退休后的收入越接近退休前工资,生活水平下降幅度越小,但一般情况下是小于100%的。


  目前,全国企业职工的平均替代率约为 40%-50%,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改革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与企业职工趋同,但职业年金加持后,总替代率可达到 60%—80%。


  那么,还有20%—40%怎么算呢?


  人不能这么贪心,还有医保,还有子女的赡养……公职人员并不是孤家寡人一个。


  当然,想要补全,个人养老金则是第三支柱,自己给自己投资,实现高品质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