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区为基,探索家门口的“幸福养老”


  “另外,我们还引入第三方养老机构——福乐康,它们目前正在筹划‘1元养老’的项目,即每天1元,居民即可享受艾灸桶、理疗、按摩等服务。”广场社区党委书记刘宏说。


  西安这个千年古都不一般,关心老人的养老生活,做了很多实事,来看看这座古都绽放的新时代光彩!


  一、从“做饭难”到“暖心餐”:社区食堂的微利运营与银发互助


  在西安市碑林区环南路社区,“七元长者食堂”成为破解老年人“吃饭难”的暖心方案。该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25%,针对独居、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用餐困境,社区创新采用“银发志愿队+居民共管”模式,由老年志愿者轮班负责清洁、送餐,既降低运营成本,又增强社区凝聚力。食堂菜单根据时令和老人健康需求定制,少油少盐、荤素搭配,还提供免费上门送餐服务,让行动不便的老人“暖胃更暖心”。


  类似模式在新城区广场社区升级为“一元养老”项目,居民每天仅需1元即可享受艾灸、理疗等服务,通过公益与低偿结合实现可持续运营。


  二、从“单一照护”到“多元享老”:智慧养老与医养融合


  环南路社区引入的“福芯之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了“家庭-社区-专业服务”联动模式。文娱活动区开设书画、声乐课程,健康管理区提供中医艾灸、足疗等个性化服务,每月安排中医坐诊,满足老年人“身心灵社”全周期需求。


  而莲湖区的康源中成·城市颐养中心,则将郊区养老综合体“浓缩”至市中心,嵌入医疗护理院、日间照料中心等模块,让老人在熟悉环境中享受“医康养健文娱”一站式服务。


  三、从“被动养老”到“主动参与”:银发志愿与社区共建


  西安的创新养老模式注重激发老年人社会价值。碑林区通过“北斗关爱”APP搭建“掌上养老院”,老年志愿者可用服务时长兑换未来养老服务,形成“爱心循环”;凤凰城社区还有老年模特团!


  西电社区推行“红黄蓝三色为老服务”,针对不同健康状态的老人提供分级照护,并组织非洲鼓、合唱团等活动,让退休生活“有乐更有为”。


  新城区阳光里社区则通过“慈孝文化长廊”“家有孝星评选”重塑敬老风尚,让养老服务从“政府兜底”转向“全民共建”。


  四、政策赋能:标准化建设与品质提升 《西安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构建“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要求2025年前实现“一社区一站点、一街道一中心、一区县一院”全覆盖。


  同时,全市推行养老机构星级评定,60%机构需达三星级以上,并建立老年人能力评估、家庭经济状况评估等制度,确保服务精准匹配需求。例如,未央区汉唐老年公寓通过标准化管理,以2600元/月的亲民价格提供全护理服务,成为“托底+普惠”结合的典范。


  五、未来图景:嵌入式养老点亮“15分钟生活圈”


  西安正将养老服务深度嵌入城市肌理:


  空间嵌入:如电建社区养老服务站内设“五室一厅一卫”,与居民楼无缝衔接,提供助浴、助医等“零距离”服务;


  科技嵌入:高新区枫林绿洲社区依托“小丫智慧养老”平台,实时监测老人健康数据,联动家庭医生快速响应;


  文化嵌入:西咸新区阳光里社区改造健康步道、戏曲活动室,让老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结语


  从“七元食堂”到“智慧康养”,西安的新型养老模式打破了机构与家庭的边界,让“老有所养”升华为“老有善养”。当社区成为养老服务的枢纽站,当银发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互助一线,当政策与技术共同织就安全网,这座古城正用温暖与创新,书写着老龄化社会的“幸福答卷”。


  (注:文中案例及数据综合自西安市各社区实践及政策文件,部分场景描述基于实地探访风格模拟。)


  来源:西安发布等新闻报道。


  #退休#?#老年##发优质内容享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