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员悉心照护老人。


  吉祥社区便民食堂。


  护理员为老人洗脚。


  养老作为“城市的温度计”,测量着城市民生发展成效。街道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如何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养老需求?近日,记者在多个社区进行实地探访,了解社区食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及科技养老给老年人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不再为吃饭犯难


  每到就餐时间,广阳区步行街第六大街的芳菲苑社区享老食堂内座无虚席。“我天天来这里吃,价格实惠,花样也多,吃不腻!”附近居民张女士说,自打家门口开了这家社区食堂,基本上一天两顿在这儿吃,很适合中老年人口味。芳菲苑社区享老食堂便利在于距离近,附近居民称为“一碗汤”的距离,“买一碗汤从食堂端回家,还是热乎的。”


  这里菜品丰富,可根据个人需求购买整份或半份,3元酱焖豆腐、4元青椒炒鸡蛋、5元红烧茄子……美味又健康。和张女士一样,社区很多老年人成了这里的常客,享受到了“家门口”的便利。


  “平时只有我一个人在家,买菜煮饭很麻烦,社区有食堂,非常好,解决了我的吃饭难题。”家住裕华里小区的黄先生是享老食堂的常客,“在这儿,不仅吃得好,还能吃出幸福的味道,老年人吃饭再也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午饭时间,广阳区上善颐园社区食堂内前来就餐的老年人络绎不绝。记者粗略统计,仅15分钟,前来就餐的顾客有30余人,大多是周边住户,有人在这儿堂食,有人打包带走。70岁的居民李先生说,没有社区食堂之前,他经常在家附近另一家饭馆吃,“相比之下,还是社区食堂的菜便宜,其他地方很少有几块钱的菜。”


  近年来,我市不断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构建健康养老“饮食圈”。从老年人“桌边”入手,分级分类、采取多种服务方式发展社区居民助餐服务,采取建设区域中心型食堂、丰富日间照料服务站助餐功能、扶持社会餐饮企业参与等多种模式,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了安全优质、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


  目前,全市共有社区412个,建成老年助餐服务设施367个,社区覆盖率89%,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美好“食”光。


  社区养老让生活幸福满满


  “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水平高,而且离家近,各方面需求都为老年人考虑到了,真好!”今年79岁的刘甲魁,2023年入住广阳区清河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这里享受到社区养老服务。


  春日阳光照进广阳区清河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大厅,显得更加宽敞明亮,数十位老年人一边练习毛笔字,一边交流切磋。


  “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到康养服务,还能和认识多年的老伙伴一起下下棋、唱唱曲,方便得很!”正和朋友聊天的89岁在住老人弥秀芳介绍,自家距离养老服务中心直线距离约1000米,儿孙也孝顺,只要有时间就来陪她吃饭、聊天、晒太阳。


  清河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位于广阳区解放道街道清河街社区内,由街道办提供用房,廊坊市聚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爱养老”)负责建设、运营。分托护区、日间照料区、居家养老24小时应急照护指挥中心3个区域。托护区设有托护床位40张,主要为自理、半自理、不自理老人以及出院需要生活照护的老人提供集中日常照护服务。日间照料区设有临时托护床位、接待室、文娱活动室、法律和心理咨询室、棋牌室、医务室,免费对外开放,满足老人日托、临时托和文娱方面的需求。居家养老24小时应急照护指挥中心,实现居家老人一键呼叫,即可享受相应服务。指挥中心主要提供助餐、助浴、助行、助医、助洁、助急等75项上门养老服务,满足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2024年,我们新建了智能养老平台,增设跌倒预警、睡眠监测等,如发生类似情况,5秒钟之内家属及平台即能接到报警。”聚爱养老总经理张巧梅介绍,清河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枢纽,集全托、日托、临托、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法律、心理咨询等服务于一体,为有需要的老年人,特别是失能、高龄、术后康复老年人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一站式”和“到户式”综合养老服务,还为周围居民提供了文化娱乐场所,受到社区老年人欢迎。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升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打造了三河、广阳2家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形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中心)三级服务设施,并引入实力较强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服务站,充分发挥市场活力。


  “科技+养老”便捷更安心


  “奶奶,您今天感觉怎么样?”近日,广阳区都市花园社区居家享老服务中心都市花园店工作人员带着一份健康管理报告,叩响了96岁老人刘炳兰的房门,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测量血压,确认老人身体无恙后才离开。


  据了解,这份报告是由房间内的智慧床垫等智能设备通过平台进行数据采集汇总而形成的健康管理档案。智能床垫可实时监测长者生命体征,进行危险预判报警,设有24小时值班服务台,以保障发生危险及时处理。


  2024年,我市首家以“科技+养老”为特色的试点项目——示范性社区居家享老服务中心都市花园店正式运营。享老服务中心聚焦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为老年人在生活、健康、医疗、安全和娱乐等方面提供多元化、多层次便捷服务,为家属及居民解决老人短期照料及居家康复等刚需难题。


  近年来,我市积极依托社区及社会资源,将健康与养老相结合,整合智能健康养老布局,聚焦“三平台”,提高智慧化养老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让养老更“智慧”、让晚年更幸福。


  打造智慧管家平台,建立自治式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形成社区管家服务模式。“亲情管家”将老人的线上呼叫需求、AI机器人呼叫需求提交平台。“服务管家”根据平台的电脑接单和手机接单为老人安排上门服务,并通过App签到、签退等方式监督服务开展。“爱心管家”由充满爱心和热情的志愿者组成,陪伴老人参与文娱等活动。


  打造智慧服务平台,聚焦老人的医、康、养、食、购、行等方面。一方面将老人的基础数据、健康数据、服务数据等进行数据融合,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智能应急体系、监测体系、看护体系、交互体系、认证体系等智能应用,实现线上、线下养老服务的全面结合。


  此外,打造的智慧物联网平台从智能家居、安全和健康三大维度开展智能设备的统一管理、用户绑定和数据同步,实现居家及社区养老健康管理、上门服务、紧急求助等全场景覆盖,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的人工智能监护及护理模型。截至目前,智能居家场景应用已为高龄、独居等特殊家庭服务累计超2000人次,服务范围逐渐扩大。


  (记者 李琳 文/图 编辑 李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