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四线城市生活,如何规划养老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说说养老保险的那些事儿!


  


  先看看养老保险类型对比吧;


  职工养老保险很稳定,不过得有单位支持才行,像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就很适合。单位要承担工资总额的16%-20%(各地不一样哦),个人交8%,缴费基数在社平工资的60%-300%之间。比如某地社平工资7000元,那基数范围就是4200-21000元。它的优势是养老金待遇高,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后待遇和缴费年限、基数直接挂钩。但灵活就业者没办法直接参加。


  


  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自主性强,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没固定单位的人群可以选。缴费比例18%-20%,基数能在社平工资的60%-300%里选。比如按社平工资100%(7000元)缴费,一年大概缴12600元,个人账户一年能增10800元。好处是能自由选缴费档次,未来养老金计算方式和职工养老保险一样。可就是得全额自费,经济压力比较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门槛低,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低保/特困群体都能参加。缴费档次从300元到7300元不等(各地有差别),政府还会补贴10%-30%。像按3000元/年缴15年,个人账户大概有4.95万元(含补贴),每月能领约494元。优点是没缴费压力,政府还会给特殊群体代缴,比如低保户可能享50元/年代缴。但养老金水平低,适合收入有限或者快退休的人。


  


  工资高的人优先选职工养老保险,按实际工资缴费,退休待遇更好。比如月入1.5万元,按100%基数缴费,一年大概缴2.59万元,以后养老金能有几千元一个月呢。经济压力大的人可以把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保险组合起来,灵活就业按社平工资60%缴费(一年约7560元)


  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年300元),既能有基础保障又有收益。快退休或者低收入的人,可以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加上补缴政策,如果已经年满45岁,可以一次性补缴到15年,不过要注意补缴的年份没有政府补贴哦。


  


  职工或灵活就业参保,线上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社保缴费”小程序或者当地社保APP办理,线下带着身份证、户口本去户籍地社保局或社区服务中心就行。城乡居民参保,首次参保要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登记,缴费方式有银行代扣、村集体集中缴费或者线上平台(像“山东税务社保费缴纳”)。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注意事项,缴费年限至少得累计15年,断缴了可以补缴但没补贴。基数选择的话,灵活就业人员建议按社平工资100%缴费,这样能平衡负担和收益。还有,低保、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能享受代缴或者额外补贴呢。


  


  总之,在三四线城市做养老规划,要结合自己的收入稳定性、未来预期和经济承受力这三大因素。有单位的优先选职工养老,没单位的可以灵活就业和居民养老组合,特殊群体要好好利用政府补贴政策来兜底基本保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用公式算算不同方案的养老金水平(比如职工养老金=社平工资×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总额÷139),还可以咨询当地社保局了解最新政策哦!快来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规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