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后出生人群注意:延迟退休4个月,养老金能多领多少?看看
2025 年,延迟退休政策全面推行开来,1975 年后出生的人,他们的退休年龄和养老金计算规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拿那些选择延迟 4 个月退休的人来说,养老金会有啥不一样呢?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选择下,养老金待遇又能差多少呢?
先以 1975 年 9 月出生的女性工人为例。假设她累计缴费 30 年,缴费指数是 0.9,个人账户里存了 15 万元,所在地区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 8500 元。要是 50 岁正常退休,基础养老金这样算:8500×(1 + 0.9)÷2×30×1% = 2423 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是 15 万 ÷195 = 769 元,加起来每个月能领 3192 元。要是 50 岁 4 个月退休(也就是按 51 岁来计发养老金),缴费年限就增加到 30 年 4 个月了,个人账户余额也因为多缴了 4 个月的钱,再加上利息,积累到了 15.3 万元。这时候,基础养老金 = 8500×(1 + 0.9)÷2×30.33×1% ≈ 2447 元,个人账户养老金 = 15.3 万 ÷190 ≈ 805 元,总共每个月能领 3252 元,比正常退休的时候每个月多了 60 元,一年算下来就多收入 720 元。
再看看 1975 年 3 月出生的男性。他原来法定退休年龄是 62 岁 7 个月,要是选择弹性提前到 60 岁 4 个月退休。他的基础条件是工龄 38 年,缴费指数 1.2,个人账户余额 28 万元,到 2037 年的时候,计发基数按照年均 3% 增长,差不多能到 1.2 万元。养老金组成部分里,基础养老金 = 12000×(1 + 1.2)÷2×38×1% = 5016 元,个人账户养老金 = 28 万 ÷139 ≈ 2014 元,合计每个月能领 7030 元。
可要是他坚持按原来 62 岁 7 个月退休,缴费年限就增加到 40 年了,个人账户余额也积累到 32 万元。计发基数涨到 1.3 万元,计发月数减到 125 个月。这时候基础养老金 = 13000×(1 + 1.2)÷2×40×1% = 5720 元,个人账户养老金 = 32 万 ÷125 = 2560 元,加起来每个月能领 8280 元,比提前退休每个月多了 1250 元。
这里有三个关键因素影响着养老金。一个是计发基数的复利效应,在延迟退休这段时间里,计发基数每年能增长 3% - 5%,每往后推迟一年退休,基础养老金差不多能增加 150 - 300 元。第二个是个人账户利滚利,多缴 4 个月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本息能多积累 2% - 3%,从长远看,这个复利带来的效果可不能小瞧。第三个是计发月数递减规律,50 岁退休计发月数是 195 个月,每延迟 1 岁,计发月数大概就减少 5 个月,这样个人账户每个月能领取的金额就增加了。
在同样条件下,延迟退休 4 个月,养老金增加的金额在不同地方也不一样。像黑龙江,计发基数是 7570 元,女性工人每个月大概能多 45 元;浙江计发基数是 8920 元,每个月能多 75 元;广东计发基数 10700 元,每个月能多 90 元。
不过也得提醒大家,有三类人在做选择的时候得慎重。那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像建筑、采矿行业的人,延迟退休可能会加重职业伤病的风险。灵活就业的人,他们都是自己掏钱交社保,得好好权衡一下多缴 4 个月保费(大概 2500 - 4000 元),和未来能拿到的收益哪个更划算。还有那些快到养老金调整窗口的人,要是所在省份预计第二年计发基数会大幅上涨(比如说超过 8%),那延迟退休的收益可能就会翻倍。
2025 年延迟退休政策下,1975 年后出生的人面临的这个 “4 个月抉择”,这可不只是个人养老规划里的一个小选择,更是社保制度改革在咱们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建议参保人通过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算算自己的个性化方案,再结合自己的健康状况、职业发展前景,综合考虑之后再做决定。合理利用好这 4 个月的时间,说不定在晚年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呢。
(注:本文测算都是根据现行政策和历史数据推导出来的,具体养老金待遇,还是要以退休时当地社保机构核算的结果为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