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原民办教师的一员,只要有空就看头条。特别关注一些热点话题,再就是看看原民办原代课教师的补助及养老等问题的交流与探讨。“正义”之声慢慢听一听,“杂音”的略略看一看。毕竟这个问题跨年度时间长,人数众多,还有很强的政策地域性。也就是说,历史遗留下来的,要彻底而有效的解决,肯定是难如登天。


  不过,?话又说回来,原民办原代课教师的现实问题,还是挺让人揪心和感慨的。这么些年来,他们不是无动于衷。特别是2017年,全国很多地方的“老民办”及代课教师,“一条心”,凝聚力强。但是,定性了——“地方政府是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


  之后,甘肃省出台了甘政办发【2017(144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全省中小学代课人员问题方案的通知》。这里的“代课人员”,既包括“一刀切”清退民办教师又“返聘”任教的,也包括一些边远贫穷地方没有清退的民办教师,也包括由乡、学区或学校招聘的临时任教者。


  该文件明确指出,只要在2003年9月25日前连续任教且至今在岗的代课人员,通过考试按成绩“代转公”或直接推荐进入编制。如,甘肃省平凉市六县一区符合条件的978名代课人员都转为公办教师,其他各市落实了此文件,使辖区内所有代课人员相继转正。从此,代课人员在甘肃省的教育史上一去不返了。


  甘肃省率先垂范,确实开了个好头。但是,代课人员在全国许多地方仍然存在。如,头条用户@平心静气×留言:“我1982年秋季进校任教,至今还在做代课老师,42年了”。这不禁让人对他们更加更加惋惜,更加同情。


  原代课教师也曾是“民办教师”的一员,原民办教师前身就是民办教师。他们这个群体,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民的孩子。但是,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和结构调整,原民办教师原代课教师面临着身份转换、收入不稳定,甚至是晚年生活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他们更加担忧,想借助一些网络平台谈感受、说想法,希望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虽然说,近年来,绝大多数省(市、区)对符合条件的原民办教师原代课教师有一定的养老补助,但是解决他们问题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补助办法、补助标准不尽相同,比如,甘肃省是连续教龄五年(含五年)以上,每一年教龄每月领取10元养老补助,安徽省是教龄一年(含一年)以上,每一年教龄每月可以领到26元。


  养老补助差异如此之大,更不用说广东、青海省按教龄给予困难生活补助,湖北省、四川、重庆等一些地方纳入社保。解决原民办教师原代课教师的养老问题,各有特色,就是缺乏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这才导致他们的问题久拖不决,民怨沸腾。


  真正的原民办教师原代课教师,他们眼角的皱纹,就像一本翻开的历史书,记录着他们的沧桑与沧桑。在这份历史书的末页,是关于他们未来的处境,表明的是社会对他们一种态度,反映了我们社会对“老有所养”承诺的实现程度。


  请问,是否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