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者注意:个人参保退休金计算有这些门道
你算过退休后能领多少钱吗?马路边摆摊的老张去年刚办完退休手续,发现自己的退休金比隔壁开便利店的老李少了800块。两人都是自己交社保,缴费年限也差不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缴费基数藏着大学问
打开手机缴费页面,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从60%到300%可选。缴费基数直接决定退休金高低,这里藏着最关键的门道。
五金店老板娘王姐选了最低档缴费,每月省下几百块。10年后办理退休,基础养老金=(全省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薪)÷2×缴费年限×1%。按最低档缴费,本人指数化月薪只有社平工资的0.6,算下来每月少领500多。
夜市摆摊的小刘咬牙选了100%档位。虽然现在每月多掏钱,但养老金计算公式里的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按6%-8%复利滚存。坚持25年缴费,退休时账户余额能比60%档多出15万,折算成每月多领1000元。
二、缴费年限里的隐藏算法
社保局窗口经常有人问:"我交满15年是不是就不用再缴了?"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基础养老金上涨1%。交25年比15年多拿10%的基础养老金,按现在标准相当于每月多出200-300元。
快递员老周48岁才开始参保。虽然勉强凑够15年缴费,但退休时个人账户总额只有8万。折算成个人账户养老金=8万÷139≈575元。如果他从35岁开始缴费,同样按最低档,账户余额能到18万,每月多领700元。
断缴补缴更要警惕。开网约车的陈师傅中间断缴3年,补缴时要按现行标准缴费。2018年断缴时每月只要交600,2023年补缴却要按现在800的标准,三年多花7200元。
三、账户结构里的秘密
养老金由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组成,灵活就业者缴费的20%进统筹,8%进个人账户。餐馆帮厨的吴大妈发现,自己每月交800块,只有320元真正存进个人账户。
统筹账户的钱要等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领取。45岁参保的个体户赵姐,如果选择55岁退休,统筹账户的钱要等10年。要是中途意外身故,统筹账户的钱不能继承,只能退还个人账户余额。
自由职业者小林每月坚持多缴200元。这些钱全部进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每月能多领200÷8%÷139≈18元。看起来不多,但持续缴20年,总共能多拿4.3万元。
四、政策调整的蝴蝶效应
2023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上涨5%,直接影响当年退休人员待遇。开民宿的孙阿姨正好赶上调整,基础养老金每月多出150元。要是晚退休半年,可能就错过这次上调。
延迟退休政策逐步落地。现在40岁的自由设计师,原本55岁能领养老金,可能要等到58岁。多工作3年少领3年退休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虽然增加,但整体收益需要仔细核算。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正在改革。做家政服务的周姐原来缴的居民保险,今年转成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虽然现在每月多交500块,但退休待遇测算显示,未来每月能多领800元。
养老金计算公式看似复杂,抓住缴费基数、缴费年限、账户结构三个核心要素就能掌握主动权。夜市摆摊的老张后来才明白,他比老李少领钱,是因为缴费基数低了20%,缴费年限少了2年。
现在打开手机银行查查缴费记录,算算自己的养老金公式。那些看似每月几十块的差额,累积20年就是五六万的差距。灵活就业的朋友们,千万别等到领钱那天才发现账没算清。
你在计算养老金时遇到过什么坑?点击评论区,看全国灵活就业者都在怎么规划养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