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老金低:低的原因在哪里,涨从哪里着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但农民养老金水平始终在低位徘徊。对于农民的养老金,感叹者有之,不平者有之,呼吁者有之。但是,农民养老金低,低的原因在哪里,为什么又涨不动呢?
一、政策起步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早在80年代就已经起步,体系在1997年就已经建成。农民直到2009年才形入新农保的试点。政策起步太晚,直接导致多数老农的养老账户积累严重不足。目前多数地区农民基础养老金仅相当于城镇职工养老金的1/20,这种历史欠账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补偿。
二、职业转型难。农产品价格低,农民收入低,但农民的职业转型却很困难。职业转型对多数农民来说,如同穿越玻璃墙——看得见机会却摸不着门道。缺乏专业技能培训,社保转移接续困难,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这三重枷锁让农民困在土地上。农民不能转型,难以加入职工和灵活就业社保。
三、缴费压力大。现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除了国家的少量补贴外,农民缴费基本需要个人承担。缴费档次虽然有200元至5000元,有的地方甚至更高,但多数农民还是选择每年200元的低档次缴费,这直接导致个人账户积累缓慢。
破解农民养老困局,既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填补历史欠账,也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更需要创新"土地换保障"等制度设计。当乡村振兴的春风吹遍田野时,我们期待农民养老保障也能迎来真正的春天。毕竟,那些用汗水浇灌大地的人,理应在晚年收获尊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