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定调弹退:到法定退休年龄,延长一年后还能接着延吗?
嗨,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今天咱们来聊聊退休新政的那些事儿。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退休政策的变动是大家所关注的。尤其是今年延迟退休政策开始正式落地。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规划。
幸而延迟退休的落地是温和的带有缓冲性质的柔和性政策,也就是说大家可以在政策规则之下弹性的选择是要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那么提前退休,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选择。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够随意提前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提前退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比如说最低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在 2030 年前退休的,这个年限为 15 年,从 2030 年起会逐步提高至 20 年。退休年龄不得低于男职工 60 周岁、女职工 55 周岁或 50 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值得提醒的是,提前退休的职工需要提前至少3个月的时限,以书面形式告知单位。
而与提前退休相对的是延迟退休,想要延迟退休也同样有条件和限制,并且这个限制是要多于提前退休的。延迟退休的职工首先需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在此基础上,要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双方应提前 1 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 3 年,并且职工应达到本人法定退休年龄对应年份最低缴费年限。
也就是说,延迟退休,不是员工自己想延就能延,而是需要工作单位的同意才能进行下一步。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延迟退休和提前退休一般情况下只能一次性选择。如果选择了延迟退休,在延迟期满后不能再次申请延迟。
比如说张师傅是某工厂的钳工,法定退休年龄 60 岁。60 岁时工厂缺熟练钳工,和他协商延迟退休 2 年。2 年后,工厂效益转好,想再留他 1 年,因延迟退休只能选一次,张师傅按规定退休,不能再延长。因为按照《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等规定,弹性延迟退休时间确定后,通常是不再延长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可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虽然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为部分职工提供了一定的选择空间,但也有一些人员不能进行提前或延迟退休。公务员中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国有企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应当及时办理退休手续,不得申请延迟退休。这是因为这些岗位的人员在组织架构中具有重要职责,他们的退休时间需要按照规定进行,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最后,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的相关情况,在延迟退休的一般规定中,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条件是可以参考企业职工的。大体上在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方面没有什么分歧。而在言行延迟退休方面,灵活就业人员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可选择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延迟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一般只能延迟一次,需本人提前1个月到档案所在的退休经办机构进行申请。
比如说王女士是一名从事自媒体工作的灵活就业人员,原本法定退休年龄为 55 岁。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且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她决定申请延迟退休。王女士需要做的就是提前 1 个月到档案所在的退休经办机构提交延迟退休申请,等到经过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延迟退休 2 年。2年后王女士就需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了。
总而言之,提前退休需要满足缴费年限、年龄等条件,并且要提前告知单位,特殊工种等特殊情况的职工有相应的提前退休规定。延迟退休则要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与单位协商一致,同时有时间和次数的限制。而灵活就业人员则是更需要注意自己选择是否延迟退休的时间节点和企业职工是不一样的。
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下这些有关的政策规定,可以在让自己在政策变动的过程中,不断适应新的形势环境,让自己可以适应变化,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活,不会打乱自己的养老计划。
那么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