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定调2025养老金继续涨,若对低2500元涨10%、高4500元不调,这招到底行不行?
嗨,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今天咱们来聊聊养老金调整的那些事儿。今年的发展目标之一是提振消费,引申出来的是要让大家收入增长,毕竟钱包不鼓,谈何消费呢?那么在如此人口结构之下,中老年群体已经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
再加上老龄人口大多数的收入来源就是养老金收入,考虑到物价等因素的影响,调整养老金收入肯定是势在必行的了。那么问题也就出在这个养老金该如何调上面。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给养老金 2500 元以下的人涨 10%,4500 元以上的不涨,这样的调整方案获得网上大多数中老年人的认可。
有的说虽然自己的养老金已经超过5000了,但是自己支持不涨钱,希望那些收入低的人能在晚年过点好日子,多拿点钱,改善生活。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调整方案只能获得部分人的认同,那些多缴钱,长缴钱的人怎么办?又不能退钱。也由此引发了一轮大家对养老金如何调整的争议。
那么从国家释放信号角度来看,今年关于职工养老金调整的提案通知的很早,早在去年的12月初就已经是人尽皆知了。并且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被各类国家部门、报告文件等多次反复提起。说明国家对这件事情很重视,而在这些被反复提起的文件中,还着重的提出了两个关键信息点:“适当”调整、“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这两个信息点一经宣告,仿佛是中低收入者的春天来临。很多人都激进的认为这可能意味着中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金涨幅能够超过养老金高的那群人,自己能够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但是其实如果是这么想,那么综合来看,可能会让部分人很失望。尤其是赞成刚才我们所说的那个养老金提案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分析这个提案到底对谁有利?那首当其冲的肯定是那些养老金在2500元以下的人。涨幅10%不管放在哪一年,都是非常高的调整比例了。如果按照这样的提案进行,确实能够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得较高的养老金收入。
然而,看似美好的调整方案,实则隐藏着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公平性问题便是其中的核心。养老金制度的建立,遵循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大部分养老金收入较低的人,他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不可能很高,尤其是现在养老金已经并轨了,大家的差距就是在缴费档次和缴费年限上有差异。
而真正对养老基金有贡献的正是那些养老金相对较高的人,他们在工作期间承担了比那些养老金收入低的人更多的缴费压力。大家都想在退休的时候能有一份体面的收入,所以有的人会选择在年轻的时候多缴纳点养老保险,等到退休的时候,就能拿着高额的养老金收入,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而养老金收入的增长,就是对他们过去付出的一种合理回报,那些养老金超过4500元以上的人,有权利享受养老金增涨待遇。而且,从一项制度的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如果涨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上涨,会损害养老制度的公信力,没人继续缴纳,拿什么给大家发养老金呢?
所以说,这样的调整方案实际上并不具备可行性。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国家提出了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如何做呢?我们可以参考以往的调整方案,比如说山东省的例子,在高龄老人身上探索更多可能性。
人都会老,到了高龄阶段,可能需要更多的费用来支付慢性病等药物的支出,如果高龄老人的养老金水平仍然很低,那么适度的倾斜,是能够体现出社会的人文关怀,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环境的。
并且刚才我们也提到了“适度”这个字眼,说明国家肯定有自己的考量和决断。那养老金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是无论如何调整,公平肯定是基础,不应该以损害一波人的利益来成全另一方的利益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养老金的调整。
总而言之,在国家积极推动养老金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养老金适度调整并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深入研究和探讨养老金调整方案,确保每一位退休人员都能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享受到合理的养老待遇,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