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上,关注养老这个问题,不管是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都是提及最多的焦点之一。徐州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至2016年底,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88万人,占总人口的21%。据市民政部门统计,截至今年1月,全市277家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已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的有35家,尚有242家未取得养老机构许可证。其中没有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的多为农村敬老院和民办养老机构。


  记者探访我市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发现普遍存在无证经营、资金问题周转困难、难寻场地、管理不规范、招工较难的问题。


  民办养老机构存在诸多问题,那么很多市民心中看好的公办养老机构的情况又如何呢?记者调查发现,公办养老机构成本低,收费低,节约了拿地和建设等方面的成本,工作人员稳定,加之收到的补助等因素,养老院自身资金压力较小。不过,由于有的养老机构年代久远,设备老化。但因为没有土地证、房产证,房屋改造又遇到了困难。此外,公办养老院还存在定位不明确、活力不足、招聘护工困难的问题。


  针对民办养老机构多是黑户的问题,今年年初,徐州市民政部门开始简化养老机构许可证办理手续,降低门槛,降低养老机构许可证发放门槛,对已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农村敬老院或福利院,以及持有社会福利机构证书且已实际收养老人的养老机构(含公办、民办),在依法依规完成整改的基础上,由当地民政部门依据规划、国土、建设、食药监、环保、消防等部门提供的符合要求的材料以及其他必备材料,向养老机构发放许可证。据了解,养老机构许可证办理工作已经启动,预计到6月30日全面结束。当然,放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并不意味着放松管理。


  针对公办养老机构定位不明确、活力不足的问题,徐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做出了具体规划。在未来五年,公办养老机构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鼓励公办养老机构在确保兜底保障功能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运行机制改革。


  民营养老机构和公办养老机构各有优缺点,老龄化社会,我们将去哪里养老?对于养老,市民们最关心哪些问题?我市民政部门是否有规划和解决措施呢?本月上旬,我市公布了徐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医养融合、制度完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目标: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50%,社会办床位占总床位70%;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率达95%以上;医养融合覆盖率达98%以上;城乡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分别达到80%、40%,农村社区老年关爱之家建成率达到20%,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覆盖面100%,养老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养老产业直接吸纳新投资额达270亿元左右。


  养老行业究竟该如何做,如何让政府、社会、老人达到一个共赢的场面,这就需要对养老模式进行探索。在十三五规划中,其中一个重点提到了要抓好医养融合的推进和发展工作。鼓楼区琵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我市首家由社区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项目一期占地约8亩 建筑总面积1.12万平方米,共设床位200张,其中心医疗大楼按照二级医疗机构建设,设计床位150张。鼓楼区琵琶街道办事处琵琶社区副主任王再旺:包括配套的医疗,包括就餐、 图书室、 活动场所等等, 这个可以说争取建成全市一流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超前意识 、功能齐全。目前,市区正在推广居家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模式在偏远农村却未必适宜。在农村,儿女多外出打工,家里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特别多,他们该如何养老呢?2011年8月,徐州睢宁县岚山镇首创了全国第一个农村老年关爱之家,妥善解决了全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从而形成了"胡集养老模式"。该模式不仅得到了国家、省、市老龄办的充分肯定,还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推广,形成了蒲公英效应。


  无线徐州全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