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县域养老航标,绘就“幸福享老”画卷——莱西市争创国家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纪实
县域养老服务,惠民生,暖民心。作为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县市,青岛莱西市近年来围绕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构建起“市—镇(街)—村(居)—家庭”四级县域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将“享老”服务送到了老人“家门口”。截至目前,全市拥有27家养老服务机构、11家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137处以助餐功能为主的养老服务站,21.4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实现老有所养,为破解县域地区“养老难”问题提供了有益探索,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2月11日,莱西市召开国家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观摩暨专家座谈会。国家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专家组第一组组长王南榕、青岛市民政局副局级领导干部于子周、青岛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处长高铮、莱西市政府副市长张代利,莱西市民政局主要领导、莱西市财政局分管领导及相关业务人员与会。
会上,莱西市对承担试点以来的创建情况、工作成效、资金预算、存在问题及后续计划进行详细的汇报。王南榕对莱西市县域养老服务体系的创建工作给予了专业化的指导、建议。会后,与会人员一行实地观摩调研了青岛宏远健康颐养中心、莱西市万林康养中心、莱西市水集街道万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莱西市河头店镇龙泉湖养老服务站。
记者跟随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莱西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
市级机构:医养融合树立标杆
73岁的李大叔在宏远健康颐养中心生活了2年多。3年前,他因突发脑血管疾病导致半身残疾,家人经过多方考量,将他送到了这里。“我们会根据入住老人的具体情况,‘一人一档一案’做好健康护理等服务工作。”宏远健康颐养中心副院长张艳芳介绍,目前集中养老区内有近200位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工作人员会针对不同老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与康复方案。
“住在这里,不仅有专业的护理员照顾,还有医生天天查房,稍微有点不舒服,马上就能得到治疗。”在万林莱西康养中心,78岁的郑奶奶对贴心的医养结合服务赞不绝口。随着一阵乐声响起,郑奶奶在社工的陪伴下加入晨练队伍,虽然动作稍显缓慢,但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青岛万林莱西康养中心按照五星级养老机构标准设计,该中心内设养老护理区、老年病专科医院、综合服务中心等多个功能区,提供2000张标准养老床位。中心院长陈增菊表示:“我们致力于为老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照护,从生活起居到医疗康复,再到精神文化生活,每个环节都精心安排。”
莱西市民政局局长颜培成表示:“为了满足老人常见病诊治、慢性病管理等需求,全市27家养老机构均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公办医疗机构达成签约合作,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查体、康复治疗等服务。”作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市,莱西以万林莱西康养中心、宏远健康颐养中心、康馨护理中心等多家养老机构为核心,构建起了覆盖整个县域的养老服务主骨架,形成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闭环。
镇街中心:贴心服务更便捷
每天上午,68岁的王阿姨都会叫上几位老友,前往水集街道万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打牌,一边兴致勃勃地聊天。“我每天都来这儿,和老伙计们聚聚,中午还能在这儿吃上一顿热乎饭,日子过得可舒心了。”王阿姨笑着说道。
“依托市级层面的养老机构,我们目前已在11处镇(街)各建成1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镇(街)全覆盖,其中三星级及以上的有6家。”颜培成介绍,这些中心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长短期托养、助餐送餐等一站式服务,并且11处中心均已开展助餐服务。
水集街道万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中心引入了智慧养老服务监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实时掌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合理调度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该平台还能对服务质量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各项服务落到实处。
莱西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市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李群表示:“镇(街)级养老服务中心是县域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通过推动智慧养老升级,我们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
村级站点:盘活资源助力养老
在河头店镇南岚新村,曾经的闲置用房如今变身为热闹的养老服务站。走进服务站,宽敞明亮的餐厅里摆放着整齐的桌椅,墙上张贴着精心制定的营养食谱。“以前这里闲置着,实在太可惜了。现在改造成养老服务站,真是派上大用场了。”村里的张奶奶说。
据了解,莱西市积极整合政府闲置资源,将全市18处闲置幼儿园、小学等改造升级为街道(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在服务站布局上,采取新建改建、依托配建、辐射带动、连锁运营等多种方式,科学布局养老服务站。2024年底,新村已建成117处养老服务站,实现了新村服务站全覆盖,社区也建成了20处养老服务站。
老年助餐服务是需求量最大的养老服务。各服务站严格按照一荤一素一主食的标准供餐,定价7元。河头店镇南岚新村养老服务站负责人董金辉表示:“政府部门充分发挥监督指导职能,规范市场秩序,我们也秉承一份热心和责任,在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做好服务工作,确保老年人能够吃上经济实惠、健康安全的饭菜。”
此外,莱西市还积极创新助餐改革,推动助餐智能化监管升级,打造老年助餐“阳光厨房”。在助餐点安装智慧监控,通过联动云端APP实现“多点一画面”可视化监管。
居家改造:兜底保障温暖人心
在姜山镇三都河新村文化广场,68岁的孙大爷和老伴儿正在休息座椅上晒太阳。孙大爷患有轻度残疾,行动不便。“村里修建了口袋公园、文化广场,在家门口就能遛弯、锻炼,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幸福多了。”孙大爷感激地说。82岁的张奶奶也为这种做法点赞,“政府给我们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安装了扶手、防滑垫,还安排了护理人员定期上门服务,太暖心了。”
“我市为95位本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低保中的失能(失智)老人购买居家服务,为1500余位老人提供长期护理照护服务,为2900余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政策普惠。”颜培成表示,莱西目前共计完成3680余张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兜底了经济困难、不愿住院的居家老年人晚年生活。
如今,在莱西市,无论是设施完备的养老机构,还是温馨便捷的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站,或者是经过适老化改造的家中,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贴心周到的养老服务,他们的晚年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幸福。
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范宝东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莱西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的支持力度,通过基层赋能助力养老服务发展,增设区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培育优质星级养老机构,加强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能力建设,不断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更可及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为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的“莱西经验”。
专家观点
“莱西经验”四大亮点破解县域养老难题
国家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专家组第一组组长王南榕在实地调研莱西市县域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后,认为莱西市在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展现了四大亮点,为全国县域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并进行了客观的点评,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形成跨部门协同合力。
莱西市委市政府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推动试点成功的关键。养老服务试点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莱西市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有效解决了跨部门沟通难题,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推动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莱西市社会资本对养老产业的热情和投入令人印象深刻。这些企业不仅看重当前的市场需求,更着眼于未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和长远发展。社会资本的深度参与,为莱西市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是资源整合成效显著,盘活闲置资产服务养老。
莱西市在资源整合方面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政府部门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如将闲置的学校、卫生院改建成养老机构,既节约了成本,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这种资源整合模式不仅高效,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四是站位高远,全面覆盖老年人多元需求。
民政部门从医、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全面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老年助餐服务是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莱西市应持续打造行稳致远的老年助餐运营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变“政府输血”为“自我造血”,发展政府兜得住、市场可持续、群众用得上的老年助餐服务。
“中国地域广阔,59个试点县各地情况不同,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但莱西市在资源整合、社会资本参与、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王南榕说。 记者 尚美玉
编辑:尚美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