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退休后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的养老金更高一点的。这儿有一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高低是哪些因素来决定的呢?主要包括了社平工资、缴费年限、平均缴费指数、退休年龄、个人账户余额等等。


  这有一位参保人员,工龄23.75年,缴费指数高达2.13,个人账户余额16.4万元,但退休金只有3300多元。有没有算错呢?


养老金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首先基础养老金部分,需要知道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现在一些地区使用的并不是全口径社平工资,而是高于全口径社平工资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金计发基数增长速度慢于社平工资增长率会很快实现变轨的。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一般是在0.6~3之间。平均指数乘以养老金计发基数就=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了。结果为13877.93元,河北省的计发基数为7122元,这实际上可以推出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为1.9486。


  至于前提所说的2.13的平均缴费值,实际上应当指的是2.23。因为河北省2022年度的全口径社平工资是6211.1元。用13877.93÷6211.1=2.23。其实并不是这样使用的,不过中间有些太复杂了,就不再说了。


  第二,养老个人账户余额部分,还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以及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短短20多年的时间,个人账户余额能够形成164704.65元,也确实说明基数相对是一种较高档次的。


  退休年龄期确定的计发月数,我们常用的主要有三个,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这一次是50岁退休,因此使用195个月。


  经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可以领取844.64元。


  两部分相加,得出每月养老金是3329.98元。


  这位退休人员并没有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等于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计发基数×1996年底1月以前×1.3%。


  过渡性养老金是针对建立个人账户以前的缴费年限计算的。近年来退休的女性职工中,越来越少的用到,快完成过渡了。


  总体来说,养老保险只缴纳了23年08个月的较高档次基数,退休养老金能领到3300多元,还是非常不错的。就按照最低基数缴费同样时间来看,退休养老金也就是1500元以内的。


  退休仅仅是开始,在每年的养老金调整中,退休养老金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来进行的。2023年12月退休的老人会参与2024年度的养老金增加。根据往年的规律,由于养老金调整幅度的变化,各地的养老金调整细则也仅仅是在一定钱数上出现标准变化,大家可以根据2023年的调整细则,推测一下今年的变化情况。


  2024年河北省定额调整部分为40元,按缴费年限调整为每年一元,按养老金水平调整为1.4%,三部分相结合简单具体。三部分分配还是相对平均的,70岁以上老人和艰苦边缘地区,老人的倾斜照顾这些调整已经三四年没有变化了。


  总体来说,我们的养老金计算是越来越规范的,养老金增长的规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希望每一位临近退休的老人多关注一些,这样才能够少走弯路。#养老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