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没有社保,如何养老?最近这些政策或许就是探索
众所周知,农民主要是靠农业生产为主的一类人,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全家的衣食住行都是靠土地获取,年景好,日子就好过点,年景差就要忍着,因为土地的收入就是支撑农民生活的全部,近年来,虽然农民种地有补贴、退休有养老金,可是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养老仍是个内心焦虑的问题,毕竟他们社保,一切只能靠自己,但是最近一些政策或许就是如何实现农民养老的探索。
我们知道,建国初期,农民响应国家号召,以“交公粮”的形式支援工业建设,如今一晃三四十年过去了,工业崛起了,可农业却仍停留在碎片化小规模耕作,收益是越来越低,因此曾有人提议以前“以农养工”,现在是否“以工哺农”,虽然听起来合理,但是实行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尤其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示,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约12138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如何保障他们老有所养呢?
一、农业农村部8月27日消息,探索建立农户承包地退出机制
土地作为农民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千百年来,一直是农民养家糊口的聚宝盆,当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多劳多得,极大激发了农民种地热情,也出现了不少万元户,所以农民更加热爱土地,可是社会发展迅速,尤其进入21世纪,碎片化的小规模耕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种地利润变得微薄,不少农民开始进城务工,土地的价值逐渐弱化,他们年纪大后,因为没有社保,生活还要靠体力劳动,晚年生活凄苦,但是土地的使用权仍然在农民手里,如果土地可以有偿退出,是不是在年轻打工的时候或者垂暮之年,可以换取保障最低生活呢?
其实,这项措施早有多地开始试点,土地有偿退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永久性退出,一种是长期退出,补偿的标准也不相同,比如有的地区是按照亩数一次性赔偿多少钱;有的地区是退出的土地交给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运营管理,年底分红;还有的地区是退出土地后,直接换取当地社保待遇;有的地区是保障其当地最低生活标准,总体来说,农民养老开启一波试点,如今有可能要全国推广了。
二、农业农村部8月31日提出加快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
农村宅基地的话题一直是农民们议论的热点,关于农村宅基地相关政策一直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早在2019年,国家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有偿退出”等政策开始试点,2020年更是进一步加强,由于农民进城务工,许多地区出现了空心村、闲置房,这些宅基地及闲置房如果合理利用,对于农民养老也是一个突破口。
就在去年,上海首次公开出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起始价为1.25亿元;而西安市对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而进城落户的农民,每户由政府直接补偿22~25万元不等,这都对农村建设用地及闲置房的合理利用,与其闲置不如投入市场赚取商业利润,随着近期的政策加持,农村必将出现各种商业化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养老再进一步。
总之,农民非农化的改变,让农村出现很多的摞荒土地及闲置房,农民没有社保,最怕的就是老无所养,如今这些政策的制定,对于农民养老或许就是一个对口的探索,你认为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