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4月21日公布。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求的具体举措,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险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人社部此前披露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0.3亿人。这意味着,从今以后,我国10.3亿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可以选择多给自己存一份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是什么?个人如何参与?为何要推动发展个人养老金?它有什么意义?记者梳理《意见》内容,并联系业内专家予以详细解读。


  问题一:“个人养老金”是什么意思?


  回答:关于个人养老金的制度模式、缴费水平、投资及领取等,《意见》都给予了明确规定。


  我国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


  依据《意见》,参加人可以用缴纳的个人养老金在符合规定的金融机构或者其依法合规委托的销售渠道购买金融产品,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参加人应当指定或者开立一个本人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个人养老金缴费、归集收益、支付和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可以由参加人在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指定或者开立,也可以通过其他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销售机构指定。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实行封闭运行,其权益归参加人所有,除另有规定外不得提前支取。


  参加人变更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时,应当经信息平台核验后,将原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内的资金转移至新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并注销原资金账户。


  问题二:每个人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吗?要缴多少钱?


  回答 :《意见》称,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在缴费水平方面,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上限。


  问题三:现在就能买吗?


  回答: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要加强指导和协调,结合实际分步实施,选择部分城市先试行1年,再逐步推开,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本意见顺利实施。


  “采取试点制,这说明国家层面对个人养老账户制度的实际推广效果还需要以时间和实践来验证,这和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对于养老理财产品、个税递延养老产品、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的政策投放基本上是同一操作思路,先试点再验证,效果好则快速放开。”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


  问题四:我把钱存入个人养老金账户,这笔钱怎么用?


  回答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


  参与个人养老金运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由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确定,并通过信息平台和金融行业平台向社会发布。


  “账户具有唯一性,而且未来每年将有至少数万亿的沉淀资金。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各大商业银行必将在这一蓝海领域展开激烈乃至于残酷的竞争,并将有利于那些财富管理领先的金融机构或代销机构再次强化对客户中长期财富的管理身份。”周毅钦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个人养老金主要面向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投资需求,追求长期的绝对收益,对安全性和稳健性要求较高。个人养老金的大力发展,预计将带动长期增量资金配置相对稳健的产品。


  问题五:目前缴纳的养老保险就被替代了吗?


  回答:有人认为个人养老金出台之后,目前缴纳的养老保险就被替代了,未来养老要靠自己了,这其实是误解。个人养老金并非是强制缴纳的,而是个人自愿参加的。


  问题六:个人养老金跟我自己去银行存款有啥区别?


  回答:据中新网报道,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个人养老金跟个人存款有很大区别:第一,个人养老金在一定额度内有个人所得税的优惠;第二,对接个人养老金的投资产品都是经过遴选的合格产品,兼顾安全性和盈利性;第三,个人养老金采取账户封闭管理,一般不允许提前支取,是“化短为长”的资产管理手段。


  根据意见,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


  问题七:推动发展个人养老金有何意义?


  回答:在人口老龄化挑战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亟需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目前来看,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虽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总体保障水平特别是城乡居民的保障水平比较有限,且财政投入在持续增加。第二支柱企(职)业年金,覆盖面仍然较窄,资金积累规模有限,只能满足小部分群体的养老需求。


  因此,必须加快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发展,方能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保险需要,现如今这一短板终于补齐。


  “这是中国养老第三支柱踏出的一小步,但也是关键性的一大步。”周毅钦解释道,个人养老金账户体系参考了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成熟第三支柱制度,正式宣告了从产品制向账户制模式的转换。未来,个人养老金账户将成为中国居民养老的支柱型力量。


  问题八:下一步行业还将有哪些新变化?


  回答:4月21日,证监会表示,《意见》的发布确立了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基础制度框架,证监会将加快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落地,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


  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快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落地,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持续加强机构和从业人员监管力度,提升管理人管理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强化投资者保护,保障养老金投资运作安全规范,促进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


  此前,金融监管层多次发声表示发展第三支柱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协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参与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于2021年9月发布,以更多笔墨单独章节论述了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之境况,并纵览国际主流第三支柱模式,提出中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建议。


  去年10月,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上表示,我国居民存款已经超过90万亿元,可转化为长期养老资金的金融资产非常可观,规范发展第三支柱的基础和条件比较成熟。随着社会对养老金融产品的需求进一步释放,第三支柱市场潜力很大,金融业要建立起多元供给格局,在精准细分客户群体的基础上,提供不同的养老金融产品,满足差异化的第三支柱产品需求。


  今年3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三支柱发展最滞后,迫切需要加快速度。“去年以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正在积极稳步推进,但是也不能太着急,因为我们同时还要防范风险。这个前提下,我们按照国务院金融委确定的方针‘小步慢跑、总体渐进’,逐步来发展壮大。”他表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潘福达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