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个人养老金,如何计算成本和收益?
来源:理财教育网
人社部和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发文,将个人养老金业务推广至全国范围。两年前,个人养老金业务在36个城市试点,如今正式全国推行,完成了我国养老体系的重要一环。
那么,个人养老金的优缺点是什么?普通民众参与的成本和收益如何计算?
01 个人养老金的背景和现状
由于我国养老金替代率较低,尤其是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0%左右,许多人退休后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将大幅下降。为提升养老金水平,我国推出个人养老金业务,作为政府和单位主导的养老金之外的第三支柱。 人社部的数据,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人数超过6000万。然而,真正向账户存钱的人并不多,存钱的金额也较低。数据显示,向养老金账户缴存资金的用户仅占开户数的30%,人均缴存资金量约2000元。许多人开通账户只是为了参加银行开户送礼活动,账户随后闲置,实际参与投资的比例较低。
02 个人养老金的优缺点
与个人自主的其他投资方式相比,个人养老金最大的特点在于税收优惠。个人每年最多可向养老金账户缴纳1.2万元,这部分资金可享受税收抵扣。如果年度综合所得税率为10%,每年可少交1200元所得税;而所得税最高税率为45%,每年可省税5400元。
由此可见,该税收优惠对高收入人群产生的省税效果较为明显,收入越高,省税额度越高;而对收入较低的民众效果有限,对年收入低于9.6万元的人来说就根本不会产生任何激励效果。 国家税务局数据显示我国无需缴纳个税的人数超过70%,这些人无法享受到个人养老金的抵税优惠。此外,提取个人养老金时还需缴纳3%的所得税,这也打消了许多人参与的积极性。
考虑到在实际缴税人员中60%以上仅适用3%的最低档税率,因此,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的适用人数不超过我国取得综合所得人员的12%。但这对部分收入较高的人群来说,该税收优惠还是能提供一定的激励效果。
03 如何算清是否参与个人养老金这笔账?
参与个人养老金究竟有没有必要?我们或许可以从投资决策角度重新审视一下。
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可以折算为投资收益。以个人边际所得税率为20%的人群来说,如果参加个人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增加1.2万元,如果不参加的话,这笔钱在税后拿到手是9600元。
考虑到提取时需要缴纳的3%的所得税,如果离退休还有5年,则该税收优惠相当于投资年收益提高约3.9个百分点;如果离退休还有10年,则该年收益增厚效果在1.9个百分点左右。
有兴趣自己动手算一下的小伙伴,把“=(0.97/0.8)^(1/n)-1” 双引号内的部分复制到Excel文件中,用距离退休还相差的年数替代公式里的n,就可以计算出不同年限下的收益增厚水平。
由此可见,离退休时点越近,该税收优惠产生的收益增厚水平越显著。 当然这笔受益不是没有代价的。按照规定,这笔资金只能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领取,或在特定情况下提前领取。这就会限制这笔资金的流动性。不过对于边际个人所得税税率超过20%(对应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人来说,每年省下万把元进行强制储蓄应该不太会影响生活水平。
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投资产品选择问题。目前可以对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产品主要有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也都属于个人投资通常会考虑的配置范围。
在个人的投资配置中,把一部分对流动性要求不高的资金配置在个人养老金账户里即可(如果还没有个人投资理财习惯的话,要注意开始培养哦,退休后要靠这些钱的哟)。
04 哪些人应该考虑参与个人养老金?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个人养老金项目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参与的。最适合参与的人群是处于事业成熟期、有一定收入水平的中年人。对他们来说,收入水平处于一生中的高峰期,税收优惠幅度大,资金锁定期也更短,税收优惠产生的收益增厚效果更显著。
其次是在新兴行业有所建树、收入水平较高的年轻人,虽然资金锁定期有些长,但养成一个未雨绸缪、积谷防饥的习惯也是受益终身的。
个人养老金的成本和收益,你会计算了吗?
免责声明:文中看法和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