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来啦!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看过来
重庆银保监局新闻发布会现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吴黎帆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2日22时讯(记者 吴黎帆)2021年6月1日起,中国银保监会启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重庆市为两个试点地区之一,6家人寿保险公司(人民人寿、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参与试点。截至目前,重庆市已有约3700人投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2500万元。这一险种在重庆开展试点以来有哪些成效?给老百姓的养老需求带来哪些变化?今(2)日,重庆银保监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对该险种涉及的热点问题一一进行了解读。
》》专属产品对接“新市民”激增养老需求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重庆市60岁以上人口有701.0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87%,其中65岁以上人口547.36万人,占17.08%,是全国老龄化趋势比较突出的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灵活就业的“新市民”,没有享受基本养老保险,或者仅享受退休待遇较低的居民养老保险。
对此,重庆银保监局人身保险监管处处长金艳芳表示,重庆银保监局确定了以灵活就业的“新市民”为主要试点方向。从试点效果看,目前在渝投保群体中灵活就业人员占比达到了60%,其职业涵盖快递、司机、保安、家政等,年龄多为40-50岁,多数人选择按月缴纳保费,每月缴费100-200元不等,符合该群体的收入特征和缴费预期。
》》突出产品惠民特性 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
记者采访了从事家政、网约车司机和保安等职业的人群后发现,花多少钱能买这类险种?如何缴费?如果出现缴费断档该怎么办?这种产品收益有没有保证?未来的养老金怎么拿?这些问题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对此金艳芳表示,重庆银保监局要求各试点公司根据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的职业、收入等特点,确定细化的养老产品设计方案,突出了在渝试点产品的长期性、安全性、灵活性和惠民性。
其中,长期性体现在投保人60岁才能进入养老金领取期,领取期不得短于10年,退保要求严格,目前试点产品在前5年退保或有损失,引导市场培育“长期积累、长期领取”的养老价值理念。
安全性表现在采取“保证+浮动”的账户收益模式,养老账户有最低保证利率,不会因为金融市场波动而产生亏损。目前试点产品都提供了“稳健(保守)”和“进取(积极)”两个账户供自由选择,或者组合配置,在积累期稳健账户和进取账户可相互转换,以此规避市场风险,提升账户收益。
灵活性表现在保费起缴金额贴近低收入群体,100元即可投保;缴费期灵活,对缴费年限和缴费次数没有要求,一次性缴费、按月缴费、按年缴费均可,投保人经济紧张期间甚至可不限次数、时间的暂停缴纳,养老险账户不会失效,对账户收益无影响。
惠民性体现在银保监会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上,其产品的附加费用率大幅低于同类保险产品。在此基础上,重庆银保监局要求试点公司在试点期间最大力度压降初始费用。目前6家试点公司均进行了费用减免,甚至有产品减免至“0初始费用、0管理费用、0转换费用、0追加费用”。
》》严格市场监管 建立长期信任关系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是商业保险区别于社会保险的一大难点,因为养老产品在试点的前几年,基本都处于账户积累期,投保人要到60岁进入领取期才能享受到养老保障服务。
对此,金艳芳表示重庆银保监局将从“强化市场行为、强化信息披露、强化内控服务”三个方面加大对试点机构的监管力度,维护专属养老这一细分市场的洁净氛围,培育“长期投资长期回报”的成熟理念。
金艳芳说:“3月1日起,中国银保监会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到全国范围,试点区域和公司主体数量都将增加。下一步,我局将自主建设,连接全市银行保险机构与多部门政府公共数据的‘金渝网’大数据平台。通过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应用,加速养老保险产品研发数据积累等方式进一步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本地探索。”
(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