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11日电 题:《李培林: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哪些风险?》


  作者李培林(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上海研究院院长)


  4月10日正式发布的第二部养老金精算报告,即《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对中国完善社会保障精算制度具有深远意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可降至16%,这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幅度最大一次降费。在短短一个月内,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费率和费基双调降,媒体称之为“双管齐下”。


  事实确实如此,此项举措是是实实在在为企业降负。除了调低费率费基,财政部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当中提出将基本养老金标准再上调5%,此外提出从2月1日开始计算,惠及1.18亿,降费对经济发展是利好,对社会民生是利好,但是这些都会加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消耗,如果再叠加上人口老龄化,可以想像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问题将更加突出。


  那么,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底面临哪些风险?这些风险何时发生?为了应对这些风险现在该做一些什么?这些问题萦绕在我们眼前,同样也困扰决策者。要想精确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使用科学的精算方法。这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是将16%单位缴费率作为基准方案,正好切合本次降费政策。笔者认为这部精算报告显示出三个警示:


  第一,从长周期看,35年后每一个职工缴费只能供得起一个退休者领取养老金。随着老龄化加深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制度赡养负担呈越来越程度的趋势;


  第二,15年后到2035年左右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将不存在;


  第三,赡养负担差距还在拉大。按照现行中央调剂办法,各地之间基金结余失衡也难以解决。


  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任重道远,需要防范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深化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和完善。这部报告对中国养老保险财务形势进行基本分析和预测,通过这些科学预测,决策者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风险点和发生风险的时间,这对进一步全面深化中国社保制度改革有非常重大意义。只有摸清风险点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决策者才能对准政策的发力点。(中新经纬APP)


  本文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发布式暨养老保险降费形势研讨会上李培林发言整理而来。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