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个人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秘密


  养老金的“贫富差距”常被热议,但很少有人意识到,除了基本养老保险,还有三类“隐形账户”在悄悄影响你的退休金水平——个人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这三者究竟有何区别?为何有人退休后月入过万,有人却只有两三千?今天我们用最硬核的分析,揭开这三大养老金的“财富密码”。


一、定位不同:三大支柱撑起的养老体系

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分为“三大支柱”:

  1.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全民覆盖,强制缴纳,保障退休后的基础生活,但替代率仅40%-60%。


  2.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仅部分人群享有。职业年金强制覆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年金则是企业自愿为员工设立,但覆盖率不足7%,超9成企业职工无缘此福利。


  3.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2024年底全国推行,个人自愿参加,年缴上限1.2万,税收优惠加持,专为中高收入群体设计。


  关键差异:基本养老是“保底”,年金是“加分项”,而个人养老金则是“自选动作”。


二、缴费规则:谁在交钱?交多少?

  1. 职业年金(体制内专属):


   强制缴纳:单位交8%,个人交4%,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举例:月薪8000元,每月账户存入960元,30年累积本金+利息可达百万级。


2. 企业年金(国企/大厂福利):

   自愿设立:企业缴费≤8%,总缴费≤12%(企业+个人),多数民企不参与。


   灵活分配:企业可自主决定是否让员工缴费,甚至全额承担。


3. 个人养老金(全民可参与):

   完全自愿:年缴上限1.2万,可投资银行理财、基金等,收益自负。


   税收优惠:缴费时抵扣个税,领取时按3%税率缴纳。


  核心矛盾:体制内通过职业年金“强制储蓄”,而普通打工人的企业年金只能靠企业“良心发现”或自己参与个人养老金攒钱。


三、领取方式:钱怎么到手?差距有多大?

  1. 职业年金:


   按月领取:退休后按计发月数发放(如60岁退休分139个月领完),或一次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收益稳定:机关单位职业年金采用“记账制”,利率由国家保障,无投资风险。


  2. 企业年金:


   灵活提现:可一次性领取(税负高达30%)、分期或按月领取(税负3%)。


   收益波动:投资收益挂钩市场,若企业投资能力差,可能缩水。


  3. 个人养老金:


   退休后领取:封闭运行,除非重病、移民等特殊情况,否则不能提前支取。


   风险自担:收益取决于个人投资选择,可能亏损也可能增值。


  数据对比:2023年企业年金人均月领2537元,职业年金更高,而个人养老金尚在起步阶段。


四、现实困境:为何你的养老金总比别人少?

  1. 覆盖率悬殊:


   职业年金覆盖78.6%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而企业年金仅7%的职工能享受。


   结果:体制内退休金可达6000+/月,企业职工仅3200元/月。


  2. 政策倾斜差异:


   职业年金由国家财政托底,企业年金依赖企业盈利,个人养老金全靠个人规划。


  3. 税收激励不足:


   个人养老金年缴1.2万上限对高收入群体吸引力有限,而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未普及。


  犀利观点:养老金的“双轨制”未根本破除,第二支柱的缺失让普通职工被迫“自我救赎”。


五、未来出路:普通人如何破局?

  1. 争取企业年金:优先选择国企、大型民企,入职时明确年金福利。


  2. 善用个人养老金:年收入超12万者优先参与,利用税收优惠+长期复利增值。


  3. 政策呼吁:推动中小企业年金普惠政策(如湖南2025年试点),要求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


文末互动:

  你所在的单位有企业年金吗?若退休后养老金预计只有3000元/月,你会选择增加个人养老金投入吗?


  评论区留言,聊聊你的养老规划!


  原创声明:本文根据政府文件、权威报告及公开报道整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关注我,第一时间获取养老、医保等民生政策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