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扶贫为山乡小伙带来希望
7月25日上午,从顺平县城出发,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深山处的神南镇娘娘宫村,又步行一段,记者一行才走进村子最东头许文龙的家。一张床、一个马扎、一些零散杂物,绝大部分时间,许文龙都活动在这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屋里。
20年病痛令人身心受创
头戴棒球帽,一身长衣长裤,炎热的天气里许文龙却裹得严严实实。他告诉记者:“我刚从外面回来,每天上午出去活动会儿,现在身上长出了新皮,不能长时间晒着。”常年的孤独和病痛,使他身心受创,言辞不畅,但说起现在的生活,他略松一口气:“我现在能照顾自己,偶尔也能赶个集,收拾一下院里的菜。”从不能下床到自如活动,许文龙的病正在一天天好转,曾几近绝望的他也渐渐燃起了希望。
许文龙今年29岁,患遗传性银屑病近20年,自小失去父母,姐姐外嫁。贫病交加,他初二便辍学到外打工,也开启了漫长的求医路。他说跑遍了周边所有医院,试过了无数偏方,每月收入都用在了看病和路费上,病还是不断恶化。
该村村委会副主任介绍:“文龙自小聪明好学,却被这个病耽误了。他的情况比较特殊,独身一人且病情严峻,最严重的时候他下不了床,就靠他姐姐和邻居不时的接济照料。这些年村里组织为他捐款、送些粮油,给他申请了低保户,现在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京保两地携手让他看到希望
2018年,京保两地扶贫干部在入户走访中,深入了解了许文龙的情况。驻村干部韩真表示:“他的病情特别严重,仅物资救济对他意义不大,他还年轻,接济只管一时,关键还得治病,才能从根上改善他的生活。”经过了解、沟通,北京石景山区挂职干部赵明利积极协调北京、顺平两地卫生部门,当年7月份,北京专家十余人奔赴顺平县医院,为许文龙会诊并确定了初步的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许文龙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
石景山卫计委、模式口中医院、顺平县医院共同承担了许文龙的医药费及后续的治疗。
谈起一年多用药感受,许文龙说:“我原来一直用激素类药物,复发快。现在我吃中药,感觉效果挺好,指关节灵活了,身体也有劲儿了。”他还告诉记者:“专家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及时根据我的状况调整用药,给我寄药。赶上国家好政策,我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我就盼着能控制住病情,能自食其力。”
医疗精准帮扶惠民暖心
许文龙虽是较特殊的个案,但像他一样因医疗扶贫政策而受益的贫困户不在少数。记者从顺平县医保部门了解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可以享受多重医疗报销补助政策。一是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患者持身份证、医保卡及贫困证明等有关手续办理住院手续,在县域内住院无须交纳住院押金,可直接住院治疗。出院时,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减轻了垫资压力和往返报销的麻烦。其次是“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报销结算等普惠性政策,解决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大头”,个人承担的费用大大减少了。
此外,自2018年开始,北京石景山区每年给予顺平县医疗专项救助资金近50万元,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救助。对于该项救助的申请流程,赵明利介绍:“需要本人提出申请并经过核实确认,单次住院自付医疗费用在10000元以上的,按照自付费用扣除5000元起付线以后的25%进行补助,100000元(含)以上的按照自付费用扣除5000元起付线以后的30%进行补助,费用越高帮扶比例越大。”第一年共计96人享受到该项资金的二次报销补助。
王各庄村村民刘国堂是最早受惠者之一。刘国堂今年57岁,夫妻俩虽没有退休养老金,但多年攒下的积蓄也晚年不愁了。两年前,刘国堂查出骨盆癌,一次次进京化疗、奔波将积蓄消耗殆尽,而妻子又因脑梗病倒了。这个家一时陷入窘境,成了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前期的化疗、吃住加上最后做手术,花费近百万,家里见底了。幸亏有报销和层层救助,不然就得负债了。光做手术那次,医疗报销后还要自付20多万,县里防贫保险救助了10万多,扶贫专项资金二次报销又补助了6万多,最终自己仅付了4万多。”
手术已经一年半多,刘国堂现在能拄拐自行活动了,“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不但住院手术时报销补助了那么多,我每月去县医院拿药都报销75%,没啥压力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