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落地”满月 大连人看病有变化
今年 1 月 1 日,我市正式启动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参保人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普通门诊统筹定点医药机构 , 发生的医保目录内的药品、检查、治疗等费用 , 可按政策由医保统筹基金进行支付 , 一个自然年度内支付上限为 1.2 万元,大幅提高门诊医保待遇的同时,解决了以往在门诊看病依靠个人账户导致的"有病不够用,没病用不着"等问题。新政实施已"满月",给大连人的就医问诊带来了哪些变化?市民对政策反响怎样?本报记者实地采访医院、患者,了解政策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权威解读
大连人今年门诊就医享五大"待遇"利好
个人账户划拨标准的改变是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的一部分,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大幅提高参保人员门诊报销水平。今年大连职工门诊医药费报销待遇有哪些变化?大连市医保局介绍,概括来说,此次改革后,参保人在门诊看病的报销待遇提高共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门诊报销金额更多了。改革前,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每季度最高报销 180 元,一年最多 720 元。改革后,年度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上限提高到 1.2 万元,能够保障绝大多数参保人员的门诊就医购药。
(二)门诊报销范围更广了。改革前,参保人只是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费用可以报销。改革后,参保人在二级、三级医院门诊进行检查、化验、用药等医保支付范围内的治疗费用也可以按政策进行报销。
(三)门诊报销比例更高了。改革前,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为 50%,改革后最高为 85%。其中退休人员的报销比例比在职人员高 5 个百分点。
(四)对特殊疾病给予政策倾斜。对传染病和精神疾病专科医院不按级别设定待遇标准,而是执行一致的最高报销标准:年度累计起付标准 300 元,在职人员的报销比例为 70%,退休人员为 75%。
(五)鼓励参保人员与家庭医生签约,参保人员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家庭医生签约升级服务包,并在签约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支付比例提高 10 个百分点。
现场探访
新政"落地"一个月大连人看病有啥变化
医院说 优化流程强化服务确保患者用足政策利好
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楼大厅,"患者服务中心"前面有多名患者在咨询导诊信息,或拿着单据询问,工作人员对之一一解答。该院医疗保险与物价部部长高南南告诉记者,为确保此次医保改革政策能顺利落地,医院方面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帮助参保人更直观地理解政策变化。医院设患者服务中心,将医保审核业务下移到该窗口,现场服务患者,解决就医期间遇到的各类问题,让就医过程更加顺畅高效。
本次改革带来的变化也体现在患者的就诊细节中。高南南告诉记者,因为今年起门诊报销覆盖范围更广,为了帮助患者"读"懂自己的就医花费,该院在就诊明细单上增加了"比例"一栏,以信息化功能服务市民。患者可以在该院的水单凭条上清楚地了解到各类药品、诊疗项目的费用中个人先行自付的占比,比如" 1.0 "表示全部自付," 0.1 "表示个人先行自付 10%," 0 "则表示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高南南介绍,患者看病享受的医保待遇主要有两个方面,住院待遇和门诊待遇。本次改革门诊报销待遇大幅提高,改革前,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每季度最高报销 180 元,一年最多 720 元。改革后,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一年最高报销 1.2 万元。参保人门诊医保待遇是得到大幅提升的。
患者说 多项门诊诊疗费用今年起都能"报销"了
"过去这一千多元钱都是走自己的医保个人账户,或者是支付现金,没想到今年在门诊检查能报销了,除去‘门槛费’能报个几百块。"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楼,正在窗口结算的程女士告诉记者,她今年 38 岁,患慢性肠胃炎,每年都要到医院做胃镜检查。"以前在门诊看病,这些费用都要自己负担,朋友还劝过我住院检查,可以省些钱。"程女士说,这次来医院,医生告诉她医保能按比例直接报销,"切实地感受到了政策的利好。"
市医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大连市职工医保原来普通门诊保障一个季度最多只能报销 180 元,全年累计最多报销 720 元,而且只限于在基层医疗机构报销。参保群众在二级、三级医院门诊医疗费用都依靠于个人账户资金和现金,一部分慢性病、长期用药的患者门诊医药费负担比较重。此次国家对医保个人账户进行改革,其原因之一就是门诊医疗费用较高,国家医保要惠及更需要的参保人身上。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疾病的检查及治疗都要在门诊进行,比如 CT 检查、胃肠镜治疗等,门诊医疗费用自然也越来越高,个人账户对门诊医疗费的保障越来越难以满足门诊就医需求,年老、体弱人群的个人账户使用完后,门诊医疗费用需全额现金负担,个人负担沉重。"能报销一半多啊。"刚刚在窗口缴费的市民刘先生拿着水单认真看了两遍,发现和去年相比,开了同样的检查项目和药品,钱却花少了。他告诉记者,老父亲患有肾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多年,这次来医院门诊检查开药,包括化验费、中西药费一共 3700 多元,这次医保给报销了 2000 元钱,"改革力度真的不小。"
刘先生出示的收费单据显示,此次治疗费用的总金额为 3756.10 元,其中,参保人的个人账户支付 1752.82 元,其余的 2003.28 元全部由医保统筹基金直接报销。
焦点关注
大连医保"个人账户"为啥要"改"
医保个人账户为什么变少?为什么要进行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 …… 今年以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成为国内关注热点。医保账户为什么要改革,主要改在哪些方面?市医保局介绍,本次改革是全国、全省统一要求的,不仅仅是大连市在改,全国各地都在改。省内各地市相继于 2023 年 1 月前后启动实施改革。"此次国家对个人账户进行改革,并不意味着个人保障的损失,而是放到了共济保障的大池子里,形成了新的保障机制,把门诊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在医保制度建立初期,实行"统筹基金管大病、个人账户管小病",个人账户主要用于保障门诊小病,但随着人民需求的提高、医疗水平的发展,个人账户保障功能不足、共济性不够、减轻负担效果不明显等局限性也逐步凸显。越来越多的检查及治疗都在门诊进行,门诊医疗费用越来越高。真正多病、重病的,个人账户积累资金远不够用,剩下需自负的医疗费用需由自己现金承担,负担较重。2021 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4 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全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21〕39 号)要求改革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建立统筹共济的门诊保障制度。
这次改革主要是改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结构。短期来看,平常较少去医院看病的,减少了个人账户划入金额。但从长远来看,疾病的风险是不可预见的,每个人在一生中的不同年龄段都有生病的风险,一旦患上大病,如果没有共济式的门诊保障,将会给参保人及家庭带来高额的医疗费用负担。
半岛晨报、39 度视频记者苏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