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立足宁波主城区北部,以“质量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服务亮院”为理念,努力提升急诊急救服务能力,走出了一条城市二甲综合医院特有的发展之路。


  镇海区人民医院外景图


  建立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一走进镇海区人民医院,就可看到一栋全新建造的大楼。“这是2024年6月刚刚完工的镇海区危化急救中心(镇海区人民医院三期工程)。中心投入使用后,医院可新增住院床位500张,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床位。”镇海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党委书记郝敬铎介绍,中心主要机构包含急救治疗、重症监护、住院病区、手术室、应急指挥中心培训基地、消毒中心等。


  中心的设置以“平战结合”为特色。“平”指的是日常作为全区急救中心,满足全区的应急医疗保障,力争成为全省县域医院急救中心样板;“战”指的是承担各类危化相关损伤(吸入、中毒、爆震、烧伤)患者的救治及化工相关职业病的预防、宣教、体检工作,计划成为省级“防、培、诊、治、康、研”六位一体的医疗基地。


  


  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镇海区人民医院着力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作为镇海区“120”急救中心的挂靠单位,医院积极构建立体化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提高院前医疗急救的服务能力。医院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流程,提升“120”呼叫定位精度,缩短呼叫反应时间,开通院内绿色通道,通畅信息传输通路,实现院前院内无缝对接。


  医生手术中


  镇海区人民医院是镇海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单位、镇海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镇海区卒中中心于2019年通过认证,被授予“示范卒中防治中心”,自2020年起自主开展脑血管介入手术,关键指标监测显示,从患者入门到开始溶栓时间中位数为41分钟,位于浙江省同级医院前列。2023年,中心急诊卒中患者总数为396人次,发病6小时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达到92.16%。镇海区胸痛中心于2020年通过认证,被授予“基层版胸痛中心”,关键指标监测显示,从患者入门到导丝通过平均时间为68分钟,位于浙江省同级医院前列。2023年胸痛中心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例数为66,再灌注治疗率为100%,从患者入门到导丝通过90分钟内达标率为84.2%。镇海区创伤中心是创伤中心建设单位,2023年共救治严重创伤患者88人次,抢救成功率93%。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于2022年顺利通过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评估。2023年,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收治最小孕周新生儿为28周,最小体重新生儿1210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平均DDI(医生决定剖宫产手术到胎儿娩出的时间)时间为15分钟。


  


  全面推行改善患者急诊就医措施


  


  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镇海区人民医院全院推行“三转变”改革,由服务被动转变为主动,由流程繁冗转变为简化,由管理粗放转变为精细,全面推行改善患者急诊就医措施。


  


  医院推出专家特需服务,增加预约途径,增设预约点。持续推进“三缩短”工程(即缩短患者从进院到诊室、从诊室到检查室、从检查完成到报告出具的时间),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减少患者在就医各环节的等候时间。


  


  医院提供小时门诊和夜门诊服务,满足患者多时段就医需求,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患者可自行安排时间段就医,实现弹性就医。医院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患者流量,合理调配资源,以应对多元化就医需求。医院以电子医保凭证为载体,基于人脸识别技术,提供预约挂号、签到就诊、检查预约、打印报告、复诊预约一体化服务,提高就诊效率。医院推动无感支付服务,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和“移动线上付费”。


  文/编辑:马佳


  审核:李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