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多家三级医院呼吁


  “非急诊”患者


  可以通过普通门诊或区级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诊疗”


  为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通道”


  陈尔真呼吁,针对一些没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果仅仅存在发烧、肌肉酸痛、轻微咳嗽,没有明显的胸闷、气促情况的,可以优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区级医院就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专门跑来医院配新冠抗病毒药物,想为自己或家里的老人备点药,陈尔真对此表示:“这也是没有必要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这一药物也需要规范使用,即使在三甲医院,这一药物也主要针对住院病人使用。在门诊中,医生也会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如肺炎渗出的情况来综合判断,严格把握用药指针,抗病毒药物绝对不能滥用。”


  庄旭坦言,目前在新冠感染人群中,部分年轻人症状较轻,即使他们的肺部有少量渗出,大多也属于轻症表现,口服一些药物就可以了,不是所有肺炎的人群都需要住院治疗,真的出现“白肺”的情况也很少,大家不必太过于惊慌。


  庄旭同时呼吁,一些已经阳康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如果还存在咳嗽的症状,一方面可以选择该院门诊进行常规诊疗,进行一个常规的CT评估,将急诊资源让给真正有需要的老年人等脆弱人群,一方面也可以选择前往一些区级医院或者具备相应诊疗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那么


  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对于新冠治疗靠谱吗?


  诊疗能力和药物储备充足吗?


  如果有重症风险可以及时转诊吗?


  上海建成55个分级诊疗服务网格


  家庭医生手机都有120绿色拨通和转运权


  近日来自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消息:全市夯实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以市级医院、区域医联体网格化建设为基础,结合院间合作现状,已建成55个服务网格。


  据悉,分级诊疗服务网格由一家市级综合、一家区级综合、数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前全市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级综合医院、市级综合医院建立三级对口联动机制,畅通双向转诊,落实基层首诊、有序转诊。


  对特殊人群建档,家庭医生把关


  绿色通道快速转诊


  上海市卫健委介绍,各市级综合医院作为服务网格内牵头医疗机构,主要收治危重症患者,加强与对口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上下联动。各区级医院作为服务网格内中坚力量,收治症状较重、并发症较多、基础疾病受到波及的患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网格内初级诊疗机构,指导救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依托发热哨点诊室(门诊),发挥预检、分诊、筛查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第一道关口,首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诊断,一旦患者有出现危重症的风险,上下联动的绿色转诊通道立即开启。


  马陆镇福利院是位于戬浜的一家大型养老院,近300位老年人居住其中。12月29日,徐姓老伯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困难,体温升高,养老院工作人员为他监测血氧饱和度,只有78%,生命危在旦夕!


  养老院工作人员立刻联系家庭医生钱志芳,经过初步、快速的评估,患者已转为重症患者,家庭医生随即使用家庭医生工作手机拨打120请求转运,养老院工作人员同步与家属积极沟通,绿色转诊通道群内,上级医疗机构——南翔医院已获取了老年人的信息和生命体征等基础数据。


  生命的快道一路畅通。从患者发现重症到送达南翔医院抢救室,整个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最终徐老伯躲过生命一劫。


  黄浦区家庭医生陆寒英也碰到过类似情况。12月27日晚上10时29分,她收到了居民戴老伯的微信求助,他的爱人、69岁的吴阿姨新冠阳性第三天,血氧饱和度为85%,急需吸氧,问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有床位,情急之下只得求助于她。


  △居民求助陆寒英


  吴阿姨一家都是陆寒英的家庭签约病人。吴阿姨平时有糖尿病、高血压,一直在陆寒英处随访就诊,陆寒英判断吴阿姨的病情确实需要住院,立即通过绿色转诊通道和市九院黄浦分院取得联系,让吴阿姨顺利住进了病房。


  △陆寒英(中)接受咨询


  上级医院扩容“混编”应对重症救治


  作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上级转诊医疗机构,南翔医院、嘉定区中心医院如何应对、怎样接手转诊患者?


  记者获悉,南翔医院目前已及时调整人员岗位安排,将内科系统医师混编,以此应对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和病房工作。对外科系统及其他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混编应对发热门诊大量患者。院方还对全院急诊内科、呼吸内科、中医科、儿科、麻醉科等科室医务人员开展重症救治相关知识培训,储备重症救治队伍,提前采购重症抢救设备、耗材、抢救药品等,做好充分准备。


  而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嘉定区中心医院,目前已将体检站一楼改为临时发热诊区,扩大发热门诊诊区,同步设立综合病区(全科病区、神经呼吸综合病区、心内呼吸综合病区)收治急诊患者,打破专业限制,内科病区统收统管。


  嘉中心还建立了工作专班,专人接听咨询热线。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充实一线,外科和麻醉科人员充实发热门诊和120急救,内科医师全力支援急诊和抢救室,以此做好救治工作。


  社区药品储备增加


  辉瑞新冠口服药已投用


  随着药物供应向社区倾斜,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紧缺问题得到缓解。


  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建新告诉记者,前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储备量仅能维持三天左右,这两天退热药、止咳药、感冒药等增多,基本能够维持一周左右的库存量(按照日接诊420到500人次计算),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居民在发热哨点就诊的需求。


  △患者在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诊。受访者供图


  △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


  △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发药处


  记者了解到,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已在上海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并且可使用医保。比如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将其用于临床。陈建新也透露,其所在的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储备了辉瑞新冠口服药,目前仅提供给65岁以上有可能发生危重症的患者使用,暂不对普通患者开放。


  家医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服务居民


  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就诊需求,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了24小时热线电话,平均每天接待200个电话,1/4以上是咨询发热就诊和药物使用问题。陈建新说:“患者各种都有,年轻人、婴幼儿、老人都有,症状以酸痛、发热、用药后不退烧为主,我们医生会在电话中进行答疑。”


  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浦区老年护理医院院长张扬也表示,中心有16位家庭医生,24小时接听咨询电话,及时回应居民的各类需求,“他们如今都在满负荷地工作。”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启用2594间发热诊室,发热诊疗药品向社区倾斜,确保满足居民发热诊疗就近就医需求。145家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全面满足市民医疗服务需求。区域重症临床救治专家团队同步建立,团队通过专家例会、会诊多种形式,对区域内重症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兜底重症救治。


  综合上观新闻、澎湃新闻


  来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