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婴幼儿、儿童高发,很多潮汕家长还用错药物,医生这样说
每年的9月14日是世界特应性皮炎日。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笔者从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了解到,婴幼儿、儿童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点人群,且在这个群体发病有逐年增长趋势。医生提醒,特应性皮炎患儿应积极规范化治疗管理,建议家长主动了解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皮肤护理习惯,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医生,我家小孩起了疹子,该怎么办?”在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每天都有家长带着小患儿前来前诊。皮肤科医生纪燕云介绍,科室接诊的皮肤瘙痒性疾病就有不少是特应性皮炎。从发病群体来看,儿童、婴幼儿群体明显高于成人,临床调研中发病率可以达到20%—30%。这意味着每10位小朋友中就可能有2位至3位小朋友患特应性皮炎,尽管有的患儿患病程度比较轻,这提醒着:婴幼儿、儿童群体尤其应注意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是指在基因易感性的基础上和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导致皮肤免疫功能异常的炎症性皮肤病,具有慢性、反复性的特点,往往引起剧烈瘙痒,而搔抓和过度洗涤等不良刺激还会进一步加重皮肤炎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纪医生介绍,近20年来,我国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就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两周岁以内的婴儿,由于尚未能明确感知自己的不适,也不善于表达,往往只通过啼哭表达不适,不少家长心疼却又无所适从。
据介绍,目前我国对儿童、婴幼儿特应性皮炎已形成规范的诊断标准。对于两岁以内的婴儿,如果出现位于面颊部、额部和头皮的皮炎湿疹且逐渐发展至躯干和四肢伸侧,同时发生易激惹、睡眠障碍,甚至出现湿疹红肿化脓等,就应警惕特应性皮炎。
“在潮汕地区,有些生活经验丰富的家长在看到孩子皮炎时,会采用涂抹青草油或碘伏、酒精等,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纪医生解释,婴幼儿皮肤娇嫩,涂抹刺激性药物容易导致症状加重,更合适的做法是到正规医疗机构请专业的医生检查诊断,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保湿、科学用药。
据介绍,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国内外在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治疗不断改进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患儿穿衣、与宠物接触、母乳喂养、环境影响、沐浴和润肤剂的使用等因素对特应性皮炎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参考。
纪医生介绍,特应性皮炎患儿应避免选择刺激性纤维纺织品,可以选择柔软纯棉、宽松的衣物,天气较冷时可以考虑选择天然的纤维细小的柔软的羊绒类衣物,让皮肤和衣服之间保持更稳定的微气候,减少皮肤干燥,从而改善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同时,特应性皮炎患儿家庭不建议养宠物,应主动避免与猫、狗等的接触,以减少环境中的变应原。
她提醒,特应性皮炎的形成与各种环境因素密切关联,建议家长营造适宜的家居环境温度和湿度,通过勤换衣物和床单、不铺地毯和少养花草等减少室内过敏原的接触,家庭用水可以应避免水的硬度过高。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烟和软化硬水,均能降低特应性皮炎的患病风险。
目前,国内外特应性皮炎治疗指南均强调注意患者的皮肤清洁、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她解释,合理沐浴可以使皮肤清洁、减少微生物定植和增加皮肤含水量;正确使用润肤剂可减少水分蒸发,也可恢复保持皮肤屏障功能和减弱外源性不良刺激。建议特应性皮炎患儿每日沐浴1~2次,每次5~10 min,水温36~38℃和使用温和洗涤剂(pH5.5~6.0)为宜;沐浴后在皮肤微湿时(浴后3~5 min内)使用无香料、无色素、低敏且无刺激的润肤剂,建议1至2岁婴儿每周涂抹润肤剂150克,2至12岁幼儿、儿童每周涂抹150至250克,12岁以上每周涂抹250至500克。通过合理沐浴和正确使用润肤剂,改善皮肤干燥、瘙痒,减少疾病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从而促进皮肤屏障修复。
南方+记者 彭深
通讯员 郑瑞年 连亨杰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彭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