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通道背后|宋兆普代表:万例临床案例证明中医治脑瘫,靠谱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王姝/文 沈翔/图视频 陈姝/剪辑
1月12日,河南“两会”第二次代表通道在人民会堂举行。宋兆普作为六位代表之一,现场答记者问,分享中医治疗脑瘫的成功案例,呼吁将疗效确切的、中药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群众享受国家好政策。
三分多钟的回答,背后是为中医鼓与呼的四十年。
“我们不能把金饭碗弄丢了”
“中医发展在萎缩,很急。”宋兆普说。
出生于中医世家,宋兆普从十四岁跟着父亲学习中医。2009年,他所在的金庚医院开始用中医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目前有效率98.3%,显效率56.7%(孩子能正常生活),三岁之前显效率可达到78.3%。
但中医治疗脑瘫尚未被完全认可。
“我们中医治疗儿童脑瘫的疗效被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这些部门认可了,但还没进入中国康复这个大盘子,没有被卫生部门认可。通俗地说,治疗技术被认可了,疗效被认可了,治疗药物没有被认可。”宋兆普告诉记者,现在金庚医院治疗脑瘫的中药是医院配的,在自己祖传基础上经过多次调整,申请了国家专利。但现在是制剂号,只可以在合作医院推广,无法像药物那样在全国推广。
对于医学界的一些偏见,宋兆普决心用一万例中医治脑瘫,证明这事儿靠谱。如今,他已经救治了14000多名脑瘫患儿。
2019年10月,国家出台了《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20年1月,河南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紧接着,宋兆普站在代表通道上,面向全国媒体为中医药鼓与呼。
通道结束后,宋兆普说,站在通道上,感到责任重大。
在他看来,河南省在中医药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却没有充分发挥。河南是全国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中医药行业指导性理论《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等出自河南人或作者在河南工作时所著,不少知名医院的中医人才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很多中药原产地在河南,却没有打出知名品牌。
看着如今周边一些省在中医药发展方面已经超过河南,甚至在日本也看到他们对汉方研究很深,对比河南中医药发展现状,他感到十分着急:“我们不能把金饭碗丢了,要利用好这张王牌。”
“一定不能让老百姓多花钱”
在通道上,宋兆普分享了一个最近的故事。
几天前,他收到一条来自香港的微信。对方非常激动地告诉他,经过治疗的脑瘫患儿会扶着东西走了,疗效也得到香港医生的称赞。“中医药太伟大了!”患儿家属在微信中感慨。
这个孩子在三个月时发现脑损伤,后确诊为脑瘫,在世界各地求医无果,来金庚医院时已经两岁,头不会抬、不会坐,经过3个月的治疗,已经有所恢复。
“脑瘫孩子可能拖垮一个家庭,一些家庭选择放弃治疗,甚至无奈地将孩子遗弃,让人心疼。”宋兆普说,中医治疗脑瘫现在一年花费在七八万左右,医保也能报销。脑瘫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三岁之前的孩子用一年时间治疗,正常化率是78%,很多家庭不会因病返贫。
2016年和2017年,宋兆普作为人大代表,提出将脑瘫患儿理疗费纳入医保报销,将康复补助列入抢救性康复项目。如今这项政策得到实施。今年,他继续关注此事,并提出建议,将疗效确切、中药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
“一定不能让老百姓多花钱。”这是宋兆普一直坚持的原则。他说,现在出现一个感冒要花几千元的情况,但是中医有时一个一两元的单方就能治好,不仅能让百姓得到实惠,也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医保上资金。
“谁让你是医生呢!”
2017年12月,记者曾到金庚医院采访宋兆普,见到了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脑瘫弃婴们。弃婴们多数十分渴望关注,一个拥抱就能换来灿烂笑容,对宋兆普更是“爷爷”、“爷爷”的喊着。
宋兆普告诉记者,10年来,他共救治3165名脑瘫弃婴,其中1764名趋于正常化,820名弃婴被国外爱心家庭收养。
实际上,2009年以前,治疗脑瘫儿童工作不是金庚医院的主要业务。一次偶然的机会,宋兆普在当地孤儿院见到被遗弃的脑瘫儿童,心一软就陆续接回一百多人,开始自己垫资治疗。这个消息传出去后,有家长直接将脑瘫患儿遗弃在医院门口,他都选择接收。
2013年,医院被民政部定为“明天计划”定点医院,每个孩子每年有了五万元补助。此时,金庚医院已经垫付大量资金,面临经济困难。被列为定点医院后,主管领导协调弥补了一部分此前的花费。
聊起他数次在路途中救人的事儿,宋兆普告诉记者,有一次在火车上,为了救一个孩子,他抱起孩子从16车厢跑到自己所在的9车厢扎针、做人工呼吸。
“我后来挺害怕,万一没救过来,我抱那么长时间,得承担多大责任?”他笑着说。
“那再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记者问。
“肯定还是冲上去救人,不为别的,谁让你是医生呢!”他说。
就在不久前的2019年12月29日,他又在高铁上救助了危重病人。视频中病人经过治疗,从半昏迷转为清醒,状态良好。宋兆普一再叮嘱病人和他的妻儿,不要有思想压力,只要保养好,病情很快会恢复。
记者注意到宋兆普是个爱说笑的人。无论是在医院时为老弱患者治病,还是“两会”期间为求医问药的代表诊疗,他都十分喜欢和患者开一点小玩笑,让他们精神上充分放松。
但是这一次说到医德问题,他很严肃:“医生是很高尚的(职业),我们有很多好医生,但是有人没有找到正道。如果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为更多人造福。作为医生,能多救人,来到这个世上足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